1李现杰

认证已到期:2020-06-13
我要认领

人物名称:李现杰

出生地址:河南汝州

出生日期:1972年5月

行业类别:传统医药

代表作品:《李氏膏药》制作技艺

人物简介

李现杰,1972年5月出生于河南汝州蟒川镇小龙庙村。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自幼随父亲李三合习练中医,除上学以外,就在小龙中外药铺抓药,炮制(炙)中药饮片和制备丸、散、膏、丹剂。16岁可以独立应诊,处理常见病,配制膏药等。在家乡已有声誉。

1991年9月,李现杰求学到河南医科大学扎根郑州。1994年5月毕业,留郑州工作而将李家中医药落户于此。

1996年10月,李家膏药“质优效好”快速传播,李现杰开始在郑州市中原区化工路商业街27号挂牌成立“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任所长,专业从事李家膏药及其中医外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2005年4月,李现杰完成传统膏药创新性突破,李氏膏药特点是不用烘软、可以机械化生产、效果快捷、干净舒适一举成名。

2006年7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现杰医药研究所完成的“消痛膏药贴”项目进行成果评定,专家一致认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荣获郑州市政府科技进步贰等奖。

由此,现杰牌李氏膏药被全国各地的82家企业及个人引进投产,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合作经营,一度形成了今天的全国“膏药热”场景。

人物经历

1991.09--1994.06郑州大学成教学院  学习

1994.06--1996.10郑州医专  教师

1996.10--至今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2014.07—至今河南阿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15.12—至今郑州市膏药协会  会长

2018.12—至今农工党郑州市高新支部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个性特点

李现杰同志热爱中医药事业,熟悉中医药外治贴敷疗法,在膏药类产品的生产与应用上有声誉、有传播。在职工作30年,坚持一线工作不丢,勇于实践,表现突出,先后获得各级各种表彰和奖励40多次。是一位中、西医学兼通,一专多能,既有技术,又懂业务,还会管理的、非常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李现杰同志政治素质,组织观念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观察和处理问题,大事面前能冷静,难事面前善思考,是非面前讲原则,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对待组织和个人关系,尽快适应并完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党立功,为民造福。

李现杰同志业务技术精湛,业绩突出,善于独立思考,驾驭能力比较强。荣获国家专利项目26项,主编医学或科普著作13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中医药学术成果奖励20余次。首创传统膏药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并填补空白;该项目被全国37家企业引进生产或合作经营,累计创造了3亿多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带领行业企业共同发展进步,筹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膏药协会”,完成了全国第一个“消痛贴敷类和儿科功能类”保健用品团体标准,并在国家级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已有62家保健用品生产企业的199个产品申请采用,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好评。被业界誉为“新型膏药鼻祖”“膏药王”等称号。2012年11月20日河南科技报整版、2017年12月25日河南日报整版、2018年1月29日郑州晚报半版刊登了李现杰的主要事迹。

李现杰同志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积极付诸行动。安排研究所与统战部、农工党、中医院、协会等机关、单位积极配合或联合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赠送膏药,现场为村民义诊。近年来捐赠膏药价值30余万元;为汶川地震、农工党、贫困户等捐资、捐物达10余万元;免减收医药费累计达100余万元。代表党和政府为村民送去温暖。由于他在“一业多岗”位置,通过对该同志的了解,他工作严谨,求真务实的风格,在业界有声誉、有口碑,是一名优秀的、紧缺型专业人才。

艺术传承

李现杰10岁开始抓药、制膏药,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很快掌握了膏药制备方法。李氏膏药的八个程序:

1、时间选在晚上零点到五点,夜深人静,除带徒外,独自熬制;

2、晚上在现场,轻拿轻放,以北斗星为准确定“坐北朝南”向,依次整理、摆放器具和物料;

3、用搅拌膏药的湿槐木棍,在熬膏药锅前的地上划“十”字,脚踩“十”字上,点燃香柱行礼朝拜;

4、将事先在家配好的药料倒入铁锅,加入芝麻油,开始点燃麦秸草加热,火势保持在文火    武火    文火;

5、观察锅中物料统一为黑褐色,熄火端锅,将锅中物料隔厚纸筛网倒入瓷盆或铁桶内,滤出药油;

6、将药油收回铁锅继续加热,看药油发蓝烟,或手置油锅上方约20公分左右,明显感到热度,熄火,下丹;

7、下丹边搅边下,以防丹沉锅底,后观察锅内药油由红变黑、浓烟散尽,蘸取少许滴入水中,用手捏之软硬适中膏成,将膏药倒入铁盒储存;

8、贴敷时将铁盒放在炉火边稍软化,用竹筷等细棍沾取适当重量沿纸或棉布一侧顺时针旋转一圈,使膏药粘附在背衬上,剪去宽边贴敷。

李氏膏药扎根郑州后,传统剂型与用法(脏、嗅、烘软)已不能适应病人需要促使膏药创新。历经8年,一种干净舒适、快速见效、不用烘软、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夹芯膏”问世。引来全国各地的千家企业效方。期间,李现杰也选择了80余家合作,培养了百名“膏药人”。2015年李现杰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膏药协会”并成功当选会长

艺术成就

1997年1月17日,李现杰研究膏药声誉不断传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文化部部长、原毛泽东主席秘书李静大校,亲临郑州得到膏药后题赠“光明在前”作品一幅赠予李现杰。(李氏膏药文化馆藏)

2000年9月,李氏膏药系列产品“丰柔乳炎贴”膏药,在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高新技术、专利技术成果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2005年4月,李氏膏药工业机械化生产通过一年试产,技艺可行。

2006年7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定认为:在传统黑膏药工业化生产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荣获郑州市政府科技进步贰等奖。同年,李现杰发明的《一种无烟黑膏药制作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8年1月,李现杰在北京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授予“2007年中医药事业特殊贡献奖称号。”

2009年11月,李现杰在广州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授予“全国中医外治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9月,李现杰在郑州被河南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农科院、省科协联合授予“2010年度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新闻人物。”

2011年4月,李现杰在郑州被郑州市总工会授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12月,李现杰被农工党河南省委授予“实施百千万农村健康行动计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李现杰主编《黑膏药简史》在香港:中国健康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12月,李现杰当选全国第一家膏药行业协会(郑州市膏药协会)首任会长。

2017年9月,李现杰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11月,李现杰主编《李克勋家膏药?李氏膏药与三伏贴研究》著作在国家级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7年12月,李现杰被中共郑州市委评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2月,李现杰被郑州晚报与郑州市膏药协会授予首届“膏药大师”称号(仅2人)。

2018年3月,李现杰被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4月,李现杰被中国农工民主党郑州市委评为“优秀党员”。

2018年12月,李现杰当选中国农工民主党郑州市高新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

荣誉职称

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所长

郑州市膏药协会、会长

河南阿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南省文化史志学会、副会长

郑州市标准化协会、副会长

郑州市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农工党河南省生物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农工党郑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农工党郑州市文化与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农工党郑州市高新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外治分会常务理事

相关事件

致颈肩腰腿疼痛朋友们的一封信:

大家好!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氏膏药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现杰。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腰腿疼痛怎样治才合理的问题。

李氏膏药始于清朝同治1862-1875年间,发展至今,历经百余年沧桑,走过了艰难曲折、拼搏图强、振兴发展的光辉历程。它是从中原大地、黄河沿岸、八百里伏牛山区的劳苦大众应用实践中存延下来的历史珍宝疗法。如今,它带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以崭新的时代精神、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依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着贡献。

30年前,李氏膏药第四代传人以“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讲诚信”的发展宗旨,进驻大都市,开始为城里人服务。借鉴民间传说的“无口贴膏药、有口上灵药”李家医法,描绘着祖国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积淀,为创造亿万人信赖的膏贴典范而不懈奋斗。

那么针对颈肩腰腿疼痛究竟怎么治疗才算合理?希望广大朋友们摆脱一些误区。我在2003年就写了一本《论类风湿病》的著作,阐明所谓的风湿病,或者俗话说的颈肩腰腿痛病症,是一种风寒湿杂滞引起筋膜肌肉疼痛的一种常见病,因早期不被重视而80%转为慢性病程,反反复复,时轻时重。也就是说是人为造成的。如果能早期通过贴敷或针灸加以处理,是完全可以摆脱折磨。

目前,空调、家庭小轿车、计算机、手机等的普及,加速了这一病症的高发。从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讲,秋冬和初春是慢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能做好防范,腰腿疼痛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迁延不愈。

中医疗法,外治最古。清代著名医学家吴师机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一词,最早见于武威夷汉代医牍《五十二病方》中。东晋医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黑膏药制作的文献资料。膏药用于骨伤科应用始于唐代。古医有言: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李氏膏药为百年验方,以生、猛、香、鲜药首选,按君、臣、使、辅为原则配伍。生、猛料如草乌、天南星、马钱子;香药如当归、花椒、独活、肉桂等;鲜药如生姜、芝麻油,经几十道工序炼制而成。既是一剂良品,又是一贴艺术。膏药治病,一是拔,二是截,三是通,凡病所聚结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凡病所经过之处,截之则邪气自断,无妄行传变之意,通之则不痛。所以郑州李克勋家李氏膏药是用心打造的一贴艺术瑰宝,值得一试。

人物评论

勇担非遗传承使命  重塑传统膏药新生

——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膏药代表性传承人李现杰

(2017年12月25日《河南日报》专版报道原文)

“採来春夏秋冬药,治活东西南北人”,在位于郑州高新区的现杰医药研究所,古朴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幅对联,让人过目不忘。朴素的两句话却恰恰契合了传统中医“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精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膏药的传承人、现杰医药研究所所长李现杰祖上从清朝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更是他几十年来孜孜追求的境界。

膏药虽小,却汇聚了几十味中草药的精华,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不曾中断,早已成为中国传统医药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膏药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现杰将李氏膏药从汝瓷之都汝州带到省会郑州,从郑州推向了全中国乃至海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将小小的膏药贴做成了健康大产业,让李氏膏药在中国传统医药的星河中熠熠生辉。

百年传承  造就李氏膏药精品

中医疗法,外治最古。清朝著名医学家吴师机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系中医“丸、散、膏、汤、丹”五大剂型之一,是独特的中医外治方法。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其著作《救卒方》中记载了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黑膏药制作的文献资料。古医有言: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李氏膏药,由李现杰的曾祖父李克勋于清朝末年开创。李克勋是河南汝州小龙庙村人,早年跟随其妻哥学医,走街串户治病救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潜心研读医书,研究古方,调制出独门配方,创立了李氏舞名膏和李氏金疮药,也就是最初的李氏膏药,疗效奇特,医人无数。“有口上灵药,无口贴膏药”,成了他独特的中医外治技艺,声名远播,家喻户晓,人送称号“疮神仙”,造福一方百姓。

李氏膏药为传世秘方,以生、猛、香、鲜药首选,按君、臣、使、辅为原则配伍。生、猛料如草乌、天南星、马钱子;香药如归尾、花椒、独活、肉桂;鲜药如生姜、芝麻油。熬膏药必须用铁锅,保持恒温;连搅拌的木棍都有讲究,需用新鲜槐木削制;过滤药渣,用粗针扎孔制成的厚纸筛。适用人群非常明确,专治风寒湿邪、深入骨骼肌肉引起的腰部疼痛、关节痛、骨伤后遗症。

选料精良、工艺独特,历经百余年的岁月锤炼,李氏膏药已沉淀为独树一帜的一贴艺术精品,集中体现了传统中医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司外揣内”的文化精髓,再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辩证施治”的独特医学价值。

李氏膏药传至李现杰已是第四代,逾百年的传承,不变的不仅是膏药神奇的疗效,还有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从李克勋那代起,李家每到年关,就会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免费发放膏药,平时大部分的膏药也都不收钱,一直到李现杰的父亲都在坚持这个原则。

这也是年幼的李现杰学到的第一课,医者仁心。“没有什么比治病救人更重要!”父亲的话从小就深深烙在了他的心里,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了他一生制药治病的最大动力。

李现杰天资聪颖,极具悟性,自幼跟随父亲行医,是闻着中药味长大的,十几岁就能独立抓药治病,并掌握了家传绝技,在当地小有名气。

1991年,李现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南中医药大学。他启程前往省城郑州的时候,带了些自家的膏药,随着膏药一起的还有他怀揣的远大抱负,他要把李氏膏药带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受益。

锐意创新  焕发传统技艺新生

1994年,李现杰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从事教育工作。在这期间,他一直没有放下对中国传统医药的研究,一直没有放弃要好好挖掘李家医药文化的想法。于是,1996年,他毅然辞去了被人看好的铁饭碗,创立了市级“现杰医药研究所”,从事传统医药研究,致力于将李氏膏药、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有一次,一位患者听说了李氏膏药的疗效,慕名而来。然而在贴了一次以后,就不愿再用了。原因却不是效果不好,而是传统的膏药贴上后,时间久遇热后药就化了,而且流得哪都是,特别脏。当时那位患者有些嫌恶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李现杰。渐渐地,他发现很多人说起传统膏药,都是脏、臭、流,避之不及。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老祖宗的东西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尤其是城市人的需求。变则通,通则久,只有改变这种情况,才能让李氏膏药走得更远,更好地传承。创新是必须的选择。

然而,这一变用了近8年的时间。1998年,李现杰针对传统膏药遇热流溢以及不能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开始了攻关实验。

看医书,买药材,熬膏药,反反复复就是这几件事情;几十种中药,一味一味地试验,找出是哪些中药的问题,然后再找来替代品。熬膏药因为有油烟,所以只能在室外进行,尤其是夏天,要一边忍受酷暑,一边忍受蚊虫叮咬,苦不堪言。就这样,实验做了几百次,自己也试贴了无数次,熬药的铁锅都不知道扔了多少个。家人都不能理解,都劝他不要做了。

然而,他一步都没有动摇,一直坚持着。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仅是李氏膏药的生存会受到威胁,甚至整个膏药行业都会萎靡不振,膏药文化也将岌岌可危。

功夫不负有心人。呕心沥血、排除万难后,终于拨云见日, 2005年李现杰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研制出的新剂型,膏药亮如镜、滑如丝,不用烘焙,干净舒适,效果甚至比传统的还要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市场认可及各种奖项、荣誉纷至沓来。

2005年,李氏膏药工业机械化生产经过一年的试产,技艺可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引来百余家企业效仿,但从未被突破。2006年7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定认为,在传统黑膏药工业化生产方面,李氏膏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荣获郑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一种无烟黑膏药制作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9月,李现杰被河南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农科院、省科协联合授予“2010年度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新闻人物”;2011年4月,李现杰被授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6月,现杰医药研究所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李氏膏药保护单位”……

先后向国家申请6项专利,其中配方专利4项,技术工艺1项,机械设备1项,国家注册商标证书现杰、现杰医药、冷逍泰、帖拐李、舞名膏、李克勋家、李家传等10余个商号保护;发明研制针对不同人群的保健贴十几种。

李现杰的坚持换来的不只是自身的荣誉,更是对李氏膏药最好的传承,将传统技法得以更深层次的丰富和提升,让膏药在中国传统医药的大舞台上焕发新生,让膏药文化走入大众的视线,得到更多的关注,为发扬中医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2年至2017年,李现杰先后被中原区文化局、郑州市文广新局、河南省文化厅认定为县、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非遗的新使命落在了李现杰的肩上。

作为农工党郑州市委委员、文化与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文化史学会副会长,李现杰更是觉得承担这份使命自己责无旁贷。

不忘初心  勇担中医文化传承重任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带领李氏膏药焕发新的生命,获得多方认可及种种荣誉,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有这些并没有让李现杰停下来,在他眼中,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现杰的目标不只是把李氏膏药做好,而是通过自己的发展带动,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2015年12月26日,郑州市膏药协会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膏药协会,李现杰当选首任会长。目前协会已有会员企业50多家。

协会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的宗旨,致力于膏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在法律规范、产品研发、市场管理、行业自律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为膏药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成为代表行业公信力的权威机构。

在多年的推广中医膏药外治的过程中,李现杰发现,膏药及保健贴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统计,45岁以上的中年人45%有关节疼症,60岁以上的有90%。但同时,他也深深地感觉到由于该类产品的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企业鱼龙混杂,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所以制定规范化的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2016年6月,李现杰带领郑州市膏药协会立项,成立标准编写小组,组织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等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检验单位的专家、学者、教授成立技术委员会,征求行业内二十余位专家和四十多家企业的意见,结合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于1998年完成的企业标准《神农消痛保健贴》等多家标准研究成果及工艺技术经验,经检验、反复研讨、修订,达成行业内共识,发布了全国首个《消痛贴敷类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要求》和《儿科功能类保健用品生产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率先落实了新修订的《中国标准化法》。

截至目前,已有35家膏药企业的113个产品采用这两个标准,大大推动了整个膏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李现杰一直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毕生的追求和理想,深度挖掘传统的中医膏药外治文化,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膏药,真正用上好的膏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李现杰尽力搜集各种史料、古书、器具等,现杰医药研究所内俨然就是一个膏药历史博物馆;整理膏药文字材料500多万字,已出版《黑膏药简史》《现杰膏药读本》《李克勋家膏药.李氏膏药与三伏贴研究》等著作,正在筹划出版《中华贴敷膏药史》《中华贴敷膏药全书》,将开创中医膏药外治的研究先河;筹备“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建设,致力于传承人培养。

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这些年,李现杰从来没有忘记治病救人的初衷,坚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及慈善活动,曾经为四川泸州地震捐款捐膏药,深入到荥阳王村镇、登封唐庄乡、郑州高新区及管城区等地,宣传中医药文化、进行义诊,赠送膏药,累计捐赠价值100余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谆谆话语,殷殷期待,更是李现杰不竭的动力,在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他还将一直走下去,将李氏膏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将传统中医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工美大师精品微拍平台
顶部
×
×
人气打赏
谢谢!打赏可增加大师的人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