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河

我要认领

人物名称:陈清河

出生地点: 福建安溪

出生日期:1940年8月12日

行业类别:编织工艺

荣誉称号:市级工美大师

工美职称:工艺美术师

代表作品:《热水瓶竹壳》、《云锦瓶》、《藤铁工艺首篮》、竹编漆器《福禄生辉》、竹编漆器《盛世鸿途》


人物简介

陈清河,男,1940年8月出生,大专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安溪竹藤编)福建省竹藤编技艺传承人,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安溪“藤铁工艺”创始人。安溪县政协原副主席,安溪县工商联(商会)原会长,福建省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总设计师。清华深圳研究生院校园导师。先后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人物经历

六十多年的工艺之路,充满坎坷也不乏辉煌,作为一个企业家,陈清河无疑是成功的,他在家乡播下多少种子,已见硕果累累,工艺品生产已发展成为安溪的一大支柱产业。六十年代,陈清河主持设计制作刘少奇出访东欧国家礼品。七十年代,制作热水瓶竹壳,传播竹藤编技艺。七十年代陈清河主持设计制作竹编工艺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创建尚卿竹编工艺厂,发展竹编工艺品出口生产。八十年代,陈清河乘改革开放东风,引进外资创办安溪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省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藤编工艺为安溪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九十年代陈清河首创“藤铁工艺”新艺种,形成特色安溪“藤铁工艺”产业集群。新时期提升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定位,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被尊为安溪藤铁产业鼻祖。

退休十几年的全国劳动模范陈清河重新上班了。“本来只是想带一些学生,现在事情越做越多,欲罢不能了!”在安溪华侨职校的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年逾七旬的他感慨地说。

安溪华侨职校的文化墙浮雕详细介绍了陈清河和藤铁工艺的渊源。上世纪70/80年代,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陈清河夫妇,在老家安溪尚卿乡中山村招收学徒、生产竹编热水瓶外壳,参与创办福建省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开发4200多种藤器工艺品;上世纪90年代,陈清河又将藤艺与铁艺结合,创出藤铁工艺新艺种。而当年安星公司的许多技术人员,在安星改制后,纷纷自办藤铁企业。如今,全县共有藤铁企业417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人。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工艺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人民币。农业部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乡”称号。2014年,竹编(安溪竹藤编)列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都”、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中国家居工艺产业基地”称号。

听起来挺时尚的藤艺,其实就是农村常见的簸箕、竹筛等日用品的精细版。2012年,陈清河在华侨职校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当时目标除教会学生基本的藤艺技能外,还要制作呈现18种编制技艺的竹藤工艺品,让技艺传承下去,让他无奈的是。“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愿意花上几年时间学习竹藤编的人太少了!”陈清河好不容易找到当年的两名学徒配合制作竹藤编工艺品。“他们有20多年竹藤编的技术基础,后来改行没做,手艺花了一年多才重新学起来。新的历史时期,安溪县委、县政府推动藤铁工艺产业转型升级,定位提升为家居工艺文化产业,扩大产业内涵,传统工艺传承创新发展。”

“传统的手工技艺不能在我们手上丢掉。”陈清河认为,藤铁工艺产业应打破原来产品出口的固定模式,创新发展,打开国内家居工艺品的广阔市场。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清河汇集安溪藤铁业界的十多名省、市级劳模抱团成立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打算以众人之力,培育人才、创意研发、开发新品、筹建安溪家居工艺网站……

“二次创业,千头万绪。比起之前的退休生活,的确辛苦多了,但过得很充实。”陈清河说,希望在有生之年推动安溪藤铁产业进一步发展。

年逾古稀的陈清河,为工艺文化产业奋斗一辈子。他十分感慨地说:“人生不但要有远大的目标,更要有实干精神,不畏艰辛,百折不饶,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什么人间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工艺之梦”是他最大的“中国梦”。

2015年12月12日,陈清河应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邀请,在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演讲,讲座题目:匠人?匠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师生150多人听取陈清河亲述自己从业50多年来,如何从一名竹编匠人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奠基人和领军者,身怀绝技,造福一方,通过工艺梦追求中国梦的心路历程。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提倡和弘扬“创业品质”、传播与倡导“民生情怀”。以期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脚踏实地,潜心钻研,扬己所长,成就梦想。2016年10月获聘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外导师。

五十多年来,陈清河情定家乡,专精工艺,精品无数,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百折不饶,带领产业三次转型,培育人才,引领市场,将小小竹编发展为一个拥有12万从业人员,年产值近百亿的家居工艺文化产业集群,成为安溪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被誉为安溪“藤铁之父”,如今年过七旬的他还办起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及竹藤编技艺传习所,将工艺技术继续传承,匠人可敬,匠心可佩。

个性特点

精益求精、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

艺术传承

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的陈清河夫妇,返回老家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创办竹编工艺,1972年担任尚卿竹编工厂厂长时,招收当地农民学徒,手把手教授竹编工艺,生产热水瓶外壳。陈清河说,六十多年的工艺之路,充满坎坷。“要当好一名工匠,首先要耐得起寂寞,经得起磨练,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遇上困难和挫折不能半途而废,打退堂鼓,对所从事的技艺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当年竹编产品有了销路,毛竹就近供不上,就要带领学徒到远处去运,行走在山区小路历尽艰辛。当时农村有的还以政治评分,而竹编厂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计件工资,我冒了很大风险。”陈清河说。招收学徒也是一门学问,选学徒要以德选人,选好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年青人,才能使事业后继有人,使工艺品更加精美。五十多年来,陈清河情定家乡,培育人才,成为安溪“竹藤铁工艺”的创始人。他培育的徒子徒孙不断壮大,成为竹藤铁工艺产业大军。

艺术成就

(一)一个人带出安溪藤铁工艺一个大产业,七十年代创办尚卿竹编工艺厂,发展竹编工艺出口生产。八十年代合资创办安溪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省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引进藤编工艺,创新彩色藤编工艺品,成为欧美市场时尚潮流产品,帮助5000多户贫困户脱贫,为安溪脱贫改富经济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二﹚、1991年首创中国“藤铁工艺”新艺种,形成产业集群,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奠定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基础,2012年,整个产业企业417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人员达12万人,2017年产值近130亿人民币,纳税2亿多元人民币,藤铁工艺成为安溪县域经济特色民生产业。“藤铁工艺”新艺种目前已传播到我省福州、厦门、泉州、闽侯等地区,省外广东、浙江、广西等省市,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生产区域。

﹙三﹚、四十多年培养技术人员、技工达15000多人,安溪藤铁工艺企业的老板都师出陈清河,其中,省工艺名人黄连福,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明辉、黄庆发、林德时等三人。如今,虽已退休,但仍在华侨职校建立传习所,“劳模创新工作室”,开设家居工艺专业,招收三个班60多名学生,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培养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设计创意技术人才而努力。

荣誉职称

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家居工艺文化产业)主任、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艺术顾问、安溪家居工艺商会名誉会长、福建省手工艺协会名誉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安溪竹藤编)福建省竹藤编技艺传承人

相关事件

2012年6月,根据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市总工会关于创建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要求精神,全国劳模陈清河依托全国重点职校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实质性的传、帮、带和产、学、研创新工作。

2013年1月,原福建省省长胡平亲临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视察,非常高兴地赞誉说:“你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要把劳模创新工作做好,中国的‘美猴王’要战胜人家的‘米老鼠’,这是我的中国梦。”胡平老省长还欣然挥毫题词:“开发竹藤编技艺,勇攀文化新高峰”。

2013年8月,省总工会副主席高清平到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调研时提出,要发挥劳模团队优势,创办“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并多次到基地调研,提出很多富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此后,省、市总工会领导丁文清、赖畅水、江永清等多次来基地调研、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的层次。2013年8月17日,安溪县总工会成立了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苏志雄为组长的“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家居工艺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基地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2014年4月29日“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家居工艺文化产业)”经安溪县民政局注册登记为民办非营利机构。

五年多来,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充分肯定及赞许。

2014年获省总工会授予“示范性劳模工作室”。2017年11月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7年12月省总工会决定将全国劳模陈清河劳模工作室列为重点建设培育对象。

创新工作基地创建以来,积极配合县直有关部门竹藤编国家“非遗”、中国藤铁工艺之都、中国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基地、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申报工作,并取得成功。2014年1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安溪竹藤编)入选。2016年9月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我县“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称号。2016年12月获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中国家居工艺产业基地?安溪”。2016年2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陈清河工作室“优秀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创新工作基地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2016年6月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大学生藤艺研习实践基地”在安溪建立,2016年10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学实验基地”成功建立,同时,开展创作作品活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作品参加2017年12月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展出,获得各界专家的好评,其中有五件作品分别获金、银、铜奖。

2016年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竹编)比赛获聘担任中国传统项目(竹编)比赛评委。

2017年2月7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等省市工会领导一行来到安溪劳模创新工作基地,调研劳模创新工作。“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劳动理念深入人心。”张广敏主席说,“劳模榜样在身边,劳模精神代代传,学习劳模、崇尚劳模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你像一团火,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岗位,始终在第一线,做好传帮带,极大地发挥了劳模品牌效应和聚合效应。”他强调,劳模是一个特殊群体,起着引领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社会风尚的作用,劳模是时代的楷模。

   2017年4月在安溪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召开全省劳模工作室现场推进会。

2017年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产值从2016年108亿增长为130亿,不断创新,继续前行。

2017年研究成功双非遗(竹编与漆器)传统技艺完美融合的工艺美术新艺种——竹编漆器(暂名)诞生,12件作品得到中国工艺美术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竹编漆器作品《福禄生辉》参加杭州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作品《盛世鸿途》获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金奖。得到海峡两岸工艺美术界专家的充分肯定。

参加杭州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

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带学生展会上进行竹藤编技艺现场演示,得到观众的好评。

参加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并组织华侨职校学生在展会上进行竹藤编技艺现场演示,较好的传播非遗文化。

基地派员参加四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技工陈永河获手艺之星称号,陈淑华获得最佳新人奖。

基地组织人员参加“安溪工匠”技能大赛,教师李文天获设计篇一等奖,技工陈淑华获编织篇二等奖,黄梅芳获优秀奖。

基地派员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匠心杯”藤铁工艺技能大赛,陈永河、陈淑华组合获三等奖。

2017年5月,陈清河获世界低碳城市联盟邀请作为嘉宾出席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低碳城市大会暨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并在大会作“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专题演讲,并以《明日的田园》为主题的低碳艺术展,展示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产品低碳生活美学,倡导和推广了低碳理念,收到很好的效果。

基地组织员工参加省总工会2017年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陈清河创作,陈永河、陈淑华参与的竹编工艺品获三等奖。

2017年培养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省工艺名人5名,市工艺美术大师7名,市技术能手2名。同时培训家居工艺文化产业专业设计创新人员38人。

华侨职校三千多名学生坚持每周有两节课进行竹藤编技艺学习,同时基地还派员辅导安溪第十八小学学生学习编织技艺,派员辅导二、三、四、五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藤编动手能力。人民网、新华网、《工人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厦门卫视等各级媒体纷纷报导。


人物评论

竹编刀客、古稀老劳模、安溪藤铁工艺之父

全国工美大师精品微拍平台
顶部
×
×
人气打赏
谢谢!打赏可增加大师的人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