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刘延山

认证到期时间:2025-05-24
我要认领

人物名称:刘延山

出生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

出生日期:1959

行业类别:民族工艺

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毕业院校:哈师大美术系

代表作品:《神牛济民图》、《生肖神谱》、《关东风韵》

人物简介

刘延山,男,1959年08月出生,北方民俗剪纸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民协会员,大庆市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渤海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北方民俗剪纸作品的主要特征为线条明快、粗犷简约,色彩浓重,地域特点突出。对于学术研究、艺术创作、衍生品创意以及北方民族文化的开发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该项目的群体传承成果显著,现已获批国家青年(剪纸)艺术创作基金2项,工作坊展演1项,项目保护单位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多年从事北方民俗文化艺术挖掘、整理、研究、保护、传承、创作、开发等工作,代表作品曾两次荣获省政府精品工程奖;两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东亚地区、亚太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奖”。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导4项、国家青年艺术创作基金项目2项。在国家级SCI刊发表论文及作品21件,出版专著1部,获批专利3项,作品获国际奖1项,国家级奖4项,国家级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延山非遗传承基地”1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项,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1项,获得全省“十百千工程奖”,全省非遗“薪传奖”,剪纸“德艺双馨”奖等。先后创办大庆市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关东满族剪纸创意工作坊;关东剪纸创作基地;海宁竦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东北民俗剪纸艺术研究中心等。
目前,已有130余件作品被科威特国家博物,中国工艺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农博馆、中国剪纸博物馆及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展馆收藏。作品并远销到英国、美国、瑞典、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人物经历

幼年受姑母刘德芳剪纸艺术影响,8岁开始学习剪纸艺术,16岁时发表处女作,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比赛中获奖。相继举办全省首届个人剪纸作品专展,参加全省“首届民间美术四人作品展”,省“优秀群体作品晋京展”,深圳美术馆“黑土情愫”作品邀请展。目前,已与渤海大学合作,带领一支研究生团队,将传统艺术保护研究,创新创业,开发利用等成果运用到社会发挥作用。

个性特点

几十年来,在保护、研究、挖掘、整理、传承、开发民族民间艺术工作中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研究北方萨满文化及北方满族、赫哲族、鄂伦春、锡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民俗文化和传统神话剪纸艺术创作等方面贡献极为突出,其作品表现手法严谨,立意深刻,吸纳了地域民族特色,在继承北方民族传统的基础上较好地把握了剪纸特定的艺术语言,展现其个性,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作品深得中外专家的肯定。

艺术传承

1988年8月至10月,由中国剪纸学会在天津举办首届“全国剪纸藏书票研修班”学习。

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参加由中国剪纸学会举办的“中华剪纸函授”学习,(后期并担任讲师)

2010年11月参加文化部全国“首届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

2016年4月,被沈阳师范大学特聘为“2016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授课教师。

2016年4月,被沈阳师范大学特聘为“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人才培养训班”指导教师。

艺术成就

2000年由文化部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等授予“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

2005年至今,将传统手工技艺分别在工厂,校园,社区,乡村开展传播活动;

2006经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

2006年在组织“大庆市首届残疾人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被授予为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

2008年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华剪纸优秀组织辅导奖。2016年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项目(剪纸)大赛作品展览中担任评委,并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4年创办"关东剪纸创作基地","关东满族剪纸创意工作坊";

2016年以来,并参与指导完成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及展演五个项目。目前已有六十余件作品被科威特国家博物,中国工艺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农博馆、中国剪纸博物馆及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展馆收藏。作品并远销到英国,美国,瑞典,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作品《生肖神谱》系列(龙神),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亚太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奖";

2018年在大庆林甸花园乡创办“永远村农民非遗传承创业基地”;

2018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遗传统技艺展"国匠杯“作品展览中,荣获金项奖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同年10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延山非遗传承基地”;

2018年,《关东风韵》系列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2018年,《关东风韵》系列作品在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优秀作品评选中荣获金项奖;
2019年,《关东风韵》系列作品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荣誉职称

1984年加入黑龙江省剪纸学会、剪纸艺委会,任理事、常务委员。

1988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3年任大庆市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2005年任大庆市萨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大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培训基地主任,大庆市残疾人民间艺术发展中心主任等职。

2008年担任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

2010年担任大庆市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担任大庆市民协,工艺美术协会副主席。

2014年加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2015年担任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馆馆长,中国北方萨满剪纸研究所所长。北方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

相关事件

2005年创办了大庆市民协培训基地,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学员2000余人。并与八一农垦大学、哈医大大庆校区、大庆石油技师学院、大庆石化热电厂等建立了长期传习合作体系。2006年开办了大庆市荟粹园工艺品公司和大庆萨满艺术研究中心。2011年创办了大庆市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2014年创办了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馆。先后组织建立了“关东满族剪纸创意工作坊”“关东剪纸创作基地”等机构,并整合大庆萨满剪纸、芦苇画、年画、根雕、刺绣、竹雕等六大产业基地产品参加全国展览活动,产品并远销到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社会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人物评论

四十三载剪纸情怀,大道至工

——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延山

大庆市老干部大学    杨欣闽

刘延山,黑龙江省林甸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级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馆馆长。2018年6月,凭借多年来卓越的剪纸技艺和出色的剪纸领域建设性理论体系,刘延山被中国轻工联合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荣获证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顶级称号,经由国务院批准,由工信部转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承担评选工作,每五年举行一次,素有中国工艺美术界“奥斯卡”的美誉。获此殊荣,既是对刘延山43年剪纸生涯的一个有效评断,亦是他继续探寻剪纸艺术精神性表达和终极价值的又一个开始。

从关东文化的滋养到艺术创作的诉求

刘延山出生在林甸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芳195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邮电学校,曾担任过邮递员、支局长、乡党委秘书等职,写得一手好字,逢年过节,必为乡亲们写春联,邻里关系融洽,深得敬重。受父亲影响,刘延山从小就对关东文化非常着迷,他熟悉地方的民风民俗,喜欢读书,字也写得漂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林甸县城,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生态系统,环境相对闭塞,物质条件匮乏,但居民们多元的地域来源,带来了丰富的日常生活习俗,逐渐融合、积淀,造就了这个小城独特的关东日常文化体系。老一辈人讲的“瞎话”“传奇”、家家户户栅板上的“格子画”、被孩子们反复传看的旧报纸、小人儿书,以及邻居家发黄的线装本等等,这些温暖深厚的民间文化元素,孕育了刘延山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思想流脉,从根本上树立起他高于常人的文化品质追求,也为他后来从事剪纸创作积累下了丰富的母题资源。

俗语说:高手在民间。刘延山之所以能走上剪纸艺术之路,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位民间高人——他的姑姑刘德芳。当年,刘延山随父母搬家到黎明乡,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对人和善谦恭,与乡里人相处得非常好。刘德芳夫妇本来与刘延山家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关系融洽,刘延山就把刘德芳认作姑姑。这位看起来极其普通又和善农家妇女,确立了中国当代剪纸大师刘延山的人生轨迹。    

刘德芳实际上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她不但继承了母亲精湛的剪纸手艺,更是精通刺绣、扎花等民间艺术。刘德芳剪刀下的小媳妇人像,造型近百,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有名字,都有故事,它们为少年时代的刘延山打开了一个纸上的与众不同的斑斓世界,他被深深吸引,渐渐地,从事剪纸创作的想法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刘德芳闲暇时就会教刘延山剪纸,聪颖机巧的刘延山很快就剪得像模像样,小媳妇人像也成为他后来创作“萨满嬷嬷人”系列剪纸的初始原型。

从大众民俗创作到文化特质的探寻

“心在一艺,其技必工”。刘延山的整个青少年时代,剪纸和绘画成为他最忠诚的伙伴。1975年,正读高中的刘延山因美术功底好,被学校推选到县文化馆美术班学习,系统学习了素描、色彩和创作三门基础课。此间,他有幸结识了鲁迅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单作荣老师。单老师充分肯定了刘延山的创作潜质,悉心指导,刘延山绘画和剪纸技艺突飞猛进。同年,他和同伴吴鹏合作创作了剪纸连环画《小铁蛋》(董谦编文),入选黑龙江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在《嫩江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剪纸处女作品《新生事物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77年,高中毕业后的刘延山成为一名知青,插队到林甸城镇公社发明一队,两年后返城就业。这段时间,刘延山的大众民俗题材绘画和剪纸创作进入黄金期,乡间的民风民俗,草木人情,都在他的手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化为颇具艺术性的民间表达,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向姑姑刘德芳和单作荣老师请教,他的剪纸作品《远古神韵》系列获得全国应用剪纸展一等奖。

辛勤的创作开花结实,刘延山却逐渐地意识到,内心深处还有一部分思考没有在作品中完全表现出来。他心里明白,那是他从小到大血脉中一直奔涌的东西,是他对这片黑土地的眷恋和热爱,这其中包含着对关东文化日常审美的再认识,对关东人内在精神意蕴的探究,以及关东文化中时代精神与艺术永恒性统一的追求。1983年,刘延山专程去海伦拜访了全国剪纸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先生,并向傅先生求教。傅作仁先生是剪纸领域国宝级大师,在他的多次指导下,同年10月,刘延山的剪纸作品《火红的年华》入选全国四省剪纸作品联展,刘延山似乎找到自己所探寻的出口,他一鼓作气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剪纸作品,如《神牛济民图》《黑土情韵》系列和《萨满面具谱》系列等,这些作品一改大众俚俗的风格,保持了民间传统中的醇厚、中正、温良的审美标准,与时代衔接紧密,附着了许多创新意图,充分彰显出关东文化的精气神儿。这些创作引起了时任林甸县文化馆馆长吴镇海的注意,他惊诧于刘延山作品的水准之高,积极和他交流,在创作技巧上给予指导,在创作材料经费上给予帮助,鼓舞刘延山继续耕耘在他深爱的黑土地上。1984年10月,由林甸县书画摄影家协会、林甸县文化馆举办全省首次个人剪纸作品展,“刘延山剪纸作品展”。1990年,由黑龙江省美术馆、省群众艺术馆举办的“黑龙江省四人工艺美术作品展”,1991年,刘延山带领他的剪纸群体队员参加了“黑龙江省优秀群体作品晋京展”。2014年,参加由深圳美术馆举办的“黑土情愫”剪纸作品展。

从个体经验的成熟到普世精神的传承      

刘延山的创作成果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并先后被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家协会授予“十百千工程”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称号,全省“十佳艺人”称号,黑龙江省非遗“传薪奖”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刘延山静静的开始全面梳理个人的剪纸艺术创作理论,从那时起,剪纸不仅作为他个人的艺术创作门类而存在,同时还作为一项特殊的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他必须肩负的重任。自2005年至今,他一直承担着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重任,立足黑龙江,面向东三省,辐射国内外,常年义务授课,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以公益之心和公益之为,实现剪纸艺术的薪火相传。

40多年来,刘延山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辑出版了《大庆文艺精品丛书——民间艺术卷》,黑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民间艺术丛书《萨满民俗剪纸》专集,编著出版《东北满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萨满剪纸与补绣》《关东剪纸与剪纸技艺》等。在国内外发表和展出作品近千件,获奖作品近200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农博馆、深圳美术馆、中国剪纸博物馆及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展馆收藏作品60余件。个人荣获的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不下百个,2017年,刘延山的剪纸作品《生肖神谱》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亚太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奖”。刘延山坦言,他在绘画和剪纸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遇到的四位恩师——刘德芳、单作荣、傅作仁和吴镇海,他学到了剪纸技艺的精髓,继承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普世精神,更感谢各位老师让他明白,成为一名剪纸艺术的思想者远比成为一个剪纸工匠更重要。

多年来,刘延山穿行于东北大地,足迹遍布辽西走廊、长白山地区、黑龙江流域,从事民俗文化传承、挖掘、保护、研究、整理、创作工作,屡获殊荣。他深入东北三省的民间土壤,专题发掘民间萨满文化,开辟了萨满剪纸艺术之路。2014年,刘延山在渤海大学建设了全国首个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馆、中国北方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关东剪纸创作基地、关东满族剪纸创意工作坊和北方民俗剪纸研究所等,带领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比赛近40次,获奖20余次。

从民族性的弘扬到世界性的文化输出    

“艺到极致,几近于道”。自从1988年有作品入选日本名古屋展览,刘延山已经开始用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作品,尤其近些年,随着国际国内获奖和交流的机会增多,社会主义新时代宏大的时代历史背景下,刘延山在创作格局上有了更高的站位,融汇国内国际双向视野,创作风格已经迈进了国际高端潮流,表现突出的是他近年来着力创作的“萨满剪纸系列”。

萨满文化是中国北方民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久远而神秘,刘延山凭借多年的积累和对其文化内涵的的深层次解构,恪守着民族性原则,着力从内容、题材、色彩、构图、造型、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浓重的色彩和精妙的剪纸语言,彰显出独特的远古意蕴。这些萨满剪纸作品延续了刘德芳小媳妇人像剪纸造型的传统,保留了北方剪纸最基本的民俗语言,又纳入民间传统的绘画、刺绣、服饰等艺术元素创新,同时,他还远走甘肃敦煌、江南古镇,在各类古迹和绘画中寻找华夏民族先民艺术的共性元素,有效汲取了大量少数民族服饰、壁画的美学因子,使个人的萨满剪纸创作形象更加饱满,同时突显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工艺美术特征,表现手法独到,艺术表现力鲜明精美,完美地诠释了萨满文化神秘意蕴和古远深奥的地域特色,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研究价值。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刘延山的参选作品《关东风韵》,就是这个系列的代表作。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道有常。光阴荏苒的43年,刘延山达到了剪纸技艺的一个新境界,虚怀万仞,回归自然。他用带着温度的手指和剪刀,创作出了具有国际性意义的中国剪纸作品,为世界艺苑增添新的中国符号,为世界打开了张看中国文化的另一处视角。目前,已有三十余件作品被科威特国家博物收藏、中国剪纸博馆、深圳美术馆等收藏,作品还远销到英国、美国、瑞典、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装点着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效输出。

全国工美大师精品微拍平台
顶部
×
×
人气打赏
谢谢!打赏可增加大师的人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