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嵇锡贵

抟埴以梦,笔底春风

嵇锡贵2020-05-28

 

嵇锡贵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作:

《繁华盛世》《西湖韵》《国色天香》《红果》

 

      从商周原始瓷到东汉瓷的诞生,再到唐代“南青北白”,宋“五大名窑”林立的局面,以及后来元青花独树一帜,明清五彩、斗彩、珐琅彩争奇斗艳。陶瓷,承载着华夏璀璨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China,陶瓷,正式与中国的含义合二为一,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而嵇锡贵便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殊荣,成为了一国之瓷的设计先锋。

 

 

《秋艳》釉上彩绘瓶

 

《花鸟》釉上粉彩三面薄胎灯

 

国/瓷/设/计/师

毛主席瓷+G20峰会国宴瓷

      建国初叶,她便扛起了重任,粉色,是她年轻时奋斗的色彩。

      毛主席专用瓷釉下彩餐具(毛瓷7501),嵇锡贵是主要的设计制作者之一。

      毛瓷7501,有着严格的设计标准,同时又必须兼顾日用瓷的安全性。试想完成这样一件高标准的瓷器,不论从原料、造型与图案设计、拉坯制作还是进窑烧制,都需要众多时代顶尖的匠人们在各个工序中精进而为,每一步都不可怠慢。因此,参与制作7501的小组成员均是代表各个工艺的最高水平。

 

7501毛主席专用瓷—釉下彩梅竹系列(2013年恢复版)

 

      嵇锡贵,在7501的任务中担任釉下组组长,领导完成7501釉下彩梅竹系列。整套瓷器要求装饰图案淡雅、大方,符合中国特色。因而,毛主席笔下的那些粉红色的、铮铮傲骨的红梅便成了她笔下的创作元素。

      然而在陶瓷上绘制图案并不是简单的描线涂彩,它还与烧成温度和烧制工艺紧密相连。7501釉下彩梅竹系列烧成温度高达1390-1400度,而温度每每升高就加剧了瓷窑中倒窑的风险。毛瓷,是那个时代相当艰巨的任务,而世人所看到的那些透出釉层栩栩如生的翠竹红梅,便是嵇锡贵与整个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项目同仁呕心沥血的结果。

 

7501毛主席专用瓷釉下红梅翠竹盖碗(图片来源于和讯网)

 

      如今,她依然是陶瓷设计的排头兵,蓝绿色成了她古稀之年坚守的色彩。

      G20峰会,她担任画面总设计师。在提及三套国宴瓷(《繁华盛世》《西湖韵》《国色天香》)的画面设计要求时,她说道:“领导给了我20个字,浙江特色,西湖元素,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用具象直观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抽象的涵义,这是个难题。

 

《繁华盛世》(G20杭州峰会国宴瓷,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嵇锡贵在创作这三套国宴瓷的画面时曾煞费苦心,她以青瓷来表现浙江特色,撷取荷花、断桥、苏堤、三潭映月之景等为西湖元素,蓝绿色是江南韵味的主色调,长城是中国气派的象征,世界大同则主要以20国国花集中体现,除此之外,西湖的荷花以及杭州市的市花桂花合在一起谐音“和为贵”,如此便以中国的方式生动诠释着世界大同。20字的要求,在嵇锡贵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如何将如此众多的元素和谐统一,又具有极高的艺术效果,这又是一个难题。

 

《繁华盛世》(图片来源于瓷网中国)

 

      《繁华盛世》,繁花围绕于蓝绿色的基色之上,三潭映月置于开窗之中,仿佛在纪录着这颗蓝色星球上,各国来宾汇聚于杭州参与盛会之事,世界在观望,历史被铭记。整套作品,底色雅韵,花色艳丽,浓淡相生,繁花即繁华,典雅中透露出皇家风范,低调且奢华。

 

 

《西湖韵》(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西湖韵》,瓷中画面近中远景合理分布,虚实相生,朦胧之中富有意境之美,颇像一幅柔美雅致的水墨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瓷中见景,景中见志。

 

《国色天香》(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国色天香》,是嵇锡贵将青花元素设计在国宴瓷上的成果。青花瓷,始于唐,成熟于元而盛于明清,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牡丹,为盛世之花,是中国的象征,它象征着高贵典雅、富贵吉祥,寓意着祖国繁荣昌盛。蓝色的钴料透过釉层使得牡丹的花瓣层层分明,栩栩如生,典雅而不失高贵,沉稳而不失大气。 

      一方面弘扬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了祖国的盛世繁荣,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希冀。

 

      越/窑/传/承/人

      唯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经,她是那个年代的“尖子生”,勤勤恳恳,厚积而薄发。

      “能釉上彩能釉下彩,能工笔能写意,能山水能花鸟,比较全面”,这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泰斗邓白先生给与嵇锡贵的评价。

 

《百蝶图》釉上粉彩薄胎碗

 

      学生时期,在景德镇得到“珠仙八友”陶瓷大师们的真传,陶瓷彩绘,釉上釉下,工笔写意都有过全面学习。

      在提及她的学习经历时,嵇锡贵说道:“因为我在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里面也比较用功,老师很器重用功的学生,巴不得什么东西都传给你,所以我很幸运得到这些大家的真传,到现在还是受益匪浅。”如今看来,她正是以亲身经历验证了这点。

 

《水仙花》釉上粉彩瓶

 

      从景德镇搬来杭州之后,嵇锡贵便开始从事越窑青瓷的研究。

      越窑青瓷,也被称为“母亲瓷”,历史悠久,衍生繁多,龙泉青瓷,南宋官窑,婺州窑,都是由越窑青瓷繁衍而来。越窑青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瓷器烧制的技艺已炉火纯青,出现了青瓷精品——秘色瓷,这种秘色瓷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晚唐诗人陆龟蒙更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但宋以后,越窑青瓷逐渐被龙泉青瓷取代,到明时已然断代。时至今日,嵇锡贵便跟随着邓白先生肩负起了恢复越窑青瓷的使命,成为了唯一一个越窑青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时/代/创/新/者

      青瓷加饰粉彩

      如今,她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开拓者”

      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传承古老的制作工艺、造型纹饰,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下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在探索如何活态传承青瓷艺术,嵇锡贵下了不少功夫。

      在谈到如何发展越窑青瓷时,嵇锡贵说道:“越窑青瓷的釉色主要带有一些艾叶黄,稍具厚重感。从现代人看来它的釉色有些人不是很能接受,但我们要保持越窑的釉色,不能改变,所以就从纹样上改变,使它能够具有更高的艺术性。”正因为青瓷的釉色是越窑青瓷的典型特征,要创新便不能更改它的特质,于是另起炉灶,改变纹样,便成了是嵇锡贵的创新方式。

      古代的越窑青瓷主要有刻花、划花、捏塑等几个技艺,嵇锡贵便在这些技法的基础之上发展了这些技艺,在纹样装饰上更加精致,例如青瓷之上加饰粉彩,弥补了釉色欠缺这一点,也因此让世人更能接受和喜爱。


《缠枝牡丹》(青瓷粉彩盘,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除纹样之外,她还在绘画技法上开创了一世新风。

      嵇锡贵在创作《梨花小鸟》时,一改往日粉彩画法。通常粉彩瓷是先勾线,后填玻璃白,但她却反过来,先填玻璃白后勾线,如此一来,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带有没骨写意画之感。小鸟的画法,则是在汲取了宋代花鸟画的精华之上稍加创新而成。

《梨花小鸟》

 

      国画一般以纸张为载体,颜色的表现力会更强,但陶瓷与纸张在质地、呈色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色料在瓷器上具有粘性,不如在纸面上画的流畅,加上入窑后需要经过火的“炙烤”,画前画后考虑的因素也就更多。若想到达到宣纸上的画面效果,在陶瓷上则需要更多的技法来实现,比如通过运用釉、颜色的流动来实现,且色料的薄厚、浓淡都要把控的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渲染的效果。如此众多的技法若不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又怎能熟练地运笔于瓷胎釉面之上呢?

 

《梅花小鸟》粉彩帽筒

 

      传统的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适时运用现代美学来重组传统元素,使瓷器既不失传统的雅趣又富有当代艺术的新风尚。这,便是嵇锡贵为中国陶瓷史源源不断地谱写浓墨重彩新篇章的不竭方式。

这世上没几个人,

可以将儿时的梦,都幻作笔尖的色彩,

一辈子描绘在坚硬的瓷胎之上。

这梦,

或淡雅、或浓艳、或俏皮、或高贵,

都一一烙刻在了祖国前进的步伐之中,

并被世人不断地欣赏、揣摩和赞叹着。

阅读量 2075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