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崔国良

【工美集专访】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崔国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崔国良2021-08-10
      “我来自陶都宜兴,算得上是陶艺世家,自幼受环境熏陶,后来师承紫砂大师季益顺。而后经多位名师指点,自身素养不断完善、提高,在壶艺制作上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崔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他的艺术生涯。



     崔老师擅长全手工成型,特别是以方壶见长,紫砂方器高手,作品设计新颖,造型完美,装饰得体,在传统技艺上力求创新,富有时代气息,技法细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壶艺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自创的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中分别多次获奖。




     一位大师级紫砂匠人,偏偏离开有着浓厚陶艺底蕴的陶都宜兴,来到关外喀左,这其中到底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崔老师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喀左县政府极力邀请他前往喀左助力当地的紫砂文化发展。
     “我一开始并不相信喀左有紫砂矿,更不信一个东北小城能搞紫砂产业。来到喀左后我动心了,在我考察了紫砂矿藏,参观了建设中的产业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要来喀左。特别是参观过程中,当地制壶师傅来找我探讨紫砂工艺上的问题,那些期待的眼神让我决定留下来。”



     虽然时隔几年,崔国良老师依然记得当初的情景。
     而当家人知道了他的决定,80多岁的母亲和大哥都反对,他反复做工作,最终达成“妥协”:一个季度回乡探亲一次。为照顾他,妻子陪他北上。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从烟雨江南到关外喀左,7年多来,崔国良培养了180多名学员,不少人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崔国良教学要求甚严,坐姿要正、心要静。“姿势不正,身体协调性差,影响制壶水平。”在工作室门口的墙上,挂了很多小布袋,进门前学员要把手机放进去,不允许看手机。“心不静,不可能做出好壶。”
     做壶费工,做精品难度大,做壶要很有耐心,很多从事紫砂行业的大师都把这比作“火中求柴”,可见,一把壶的制作,一个精品壶的完成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苟的付出。所以,在制作茶壶时,崔国良要求学员把构思“生成”图纸,再根据图纸一点一点的完成整个茶壶的制作。这样,才不至于因急而生乱,因乱而毁“壶(手艺)”。


升方提梁壶


     此壶由崔国良老师于“龙源杯全国紫陶技艺大赛”上制作而成,获得茶壶制作技艺组金奖。升方提梁壶,乃提梁壶中的一种,壶身浑厚拙朴,壶扭寓为古代高官头顶的权衡,一帆风顺且高高在上,给人一种平健而稳重之感。提梁为方,造型别致,意为做事方寸有度,做工轻巧,与壶身相称。整体构思细密,做人有方,做事有度,拿捏于方寸之间,反映出文人雅士的行为指向,而且给人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感受。

一颗匠人心
     有人说,透过一个作品,能看到工匠的本质。而崔国良老师却因本身的简单、质朴,在设计壶时也以简单为品,也正因如此,他设计的茶壶更显端庄大气。



     崔国良老师从小就生活在家家捶泥,户户制陶的艺术氛围里,紫砂离不开陶都,当然陶都人民也更喜欢紫砂。而如今,40多年过去了,崔国良更离不开紫砂,也更喜欢北方的紫陶之都——喀左。他说:“能做壶是一回事,能做好壶是另外一回事。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工艺,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要带好学生,做好壶,让这门手艺在北方生根、发芽,传承下去。”
     所谓的工匠精神,在这老一辈人身上,大概就是对行业的坚持、守候、传承,“干一行爱一行”吧。
     回顾自己的一生,能为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能为传承尽一份力、正如孟子所云“吾养浩然正气”,这一身的正气,是我们当代每一个人,最需要的。



     崔老师的工匠精神就如《华严经》所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的专注与认真,便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匠心力量。这种力量,不轻不重,藏匿于沉静而朴实的生活中;这种力量,不卑不亢,或许不为世人理解,却独有一香;这种力量,不言不语,匠人案子思忖,方寸间战火苍穹。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链接:崔国良-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


【工美集专访】栏目介绍:讲好工艺美术大师故事,延续工艺传统文脉,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匠人的风采。


已认证大师免费报名参加专访,请联系工美集客服小丽微信:abcgyms3

阅读量 1618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