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寸发标

人物|寸发标:用信仰传承银饰文化

寸发标2022-01-25


       寸发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多次获国家、省、州级奖项,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作品《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银壁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收藏。2018年被评为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春天,一件对于中国银器界意义重大的新作,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新华白族旅游村出小样了,它就是国家民委向寸发标定制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银壁,用料600公斤纯银,长6.6米,厚0.74米,高3.5米,11位工匠日夜打制4年多,是迄今为止整个云南省体积最大、最重、制作时间最长、艺术水准极高的银饰作品。



       说起这件银壁的缘起,还得回溯到2013年4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到新华村考察,听寸发标介绍“和平一桶”银饰作品:一只桶耳为和一对平鸽、桶身上雕着九条龙的纯银鎏金小桶,创作灵感来源于电视剧《宰相刘锣锅》中刘锣锅送给乾隆皇帝一桶生姜、寓“一统江山”的情节,受此启发,寸发标设计制作了“和平一桶”,寓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富强、和平统一。



       听完寸发标的介绍后,王正伟为新华村精湛的制银技艺,以及创作者深爱国家、拥护和平的创作初衷所打动,当即决定和他定制1件以中华大地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作品,收藏于国家民族博物馆。

接到任务后,寸发标苦苦构思,四下采风,拜访了很多专家,听取了他们的众多意见,用了足足一年的时间画出设计稿。

       2014年4月12日,“大理白族文化周”活动在北京举行,寸发标带着设计稿,在北京向王正伟汇报设计情况,并特别请示:“我是大理人,深爱家乡,特别希望把三塔加到银壁中,您同意我就放,不同意我就把它拿掉。”王正伟说:“你喜欢放哪里就放哪里!”

       这样,作为大理象征的三塔被放到了银壁中,开始在右边,后来专家指出,从大理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而言,放在左下更为妥当,于是三塔从右边调整到现在左下的位置。这个结果让作为大理白族人的寸发标深感自豪。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银壁:56个民族每个民族一男一女齐聚在天安门前;背后三山五岳、长江黄河云蒸雾绕,万里长城盘旋其间;布达拉宫、延安、钓鱼岛、台湾、澳门、香港清晰可见;珠峰代表西藏,天山代表新疆,太阳和月亮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月同辉,西南三塔巍峨;113只和平鸽象征中华民族永远热爱和平,113是因为56个民族一男一女,计112个人物,加天安门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共113;99朵牡丹象征中华民族永远富贵吉祥。整个画面饱满圆润,形象生动,气势恢弘,先后参加了全国“砥砺前行五年奋进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新华村是全国知名的“民间工艺品之乡”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当地手艺人以纯银为主料,以镂雕、浮雕和纯银抽丝编盘等工艺,通过熔炼压片、抽丝制模、浇模、錾花等工序,使用熔银炉、风箱、手锤、手钳、凿子等工具,创制出壶、杯、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等银器。都说“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新华”,新华村的银饰文化源远流长,蜚声海内外。银碗、大中小法号、酥油灯、百家锁、门环、藏刀、佛盒、宝顶等各式各样的纯银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2014年,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8年,寸发标被评为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世纪90年代以前,手艺对于鹤庆匠人来说,只是养家糊口的活计,小炉匠们挑着担子,背井离乡,走村串寨,风餐露宿,只为谋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做手艺,少数民族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有时候需求量少,就干活混肚子。村中有句话这样说,“赚钱朝外算,不赚钱朝里算”。意思是如果出门做手艺赚到钱,就朝外算账,赚了多少钱;如果没有赚到钱,就朝里算账,算的是肚子,试想,主要劳动力男人在外做手艺混饱了肚子,就可以把自己所吃的粮食节约给家里的老人小孩。所以,出门做手艺,朝里朝外算,都是满赚的。



       那些年,男人走村串寨,至少混饱了肚子;好的还会带回来米、肉,家中老人、小孩就能吃到一顿非常可口的腊肉,像过节一样;再好一些,赚到小钱,那就更是皆大欢喜。那些日子,寸发标和很多村人一样,远在拉萨等地打制佛事用品,那时在他的世界里,手艺同样就是一份活计,与艺术无关。



       然而,就是这份走村串寨的活计,让小炉匠们有了“行万里路”的经历,让新华村的后辈们有了前扑后继的精神,以至于今天新华村的银器,影响了全国的银器市场,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是新华村人把手艺送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千家万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吸收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银器锻制技艺,集各少数民族银饰锻制技艺和文化的精华,加上不断的融合、创造,直到后来能和行家、甚至远在日本的工匠相媲美。

       “我们在祖辈手艺的基础上,一路学到了滇、川、藏、青、甘各少民族的技艺,所以有底气。”寸发标自信地说。他16岁开始走村串寨,一直到1996年,34岁才决心回到新华村创业。

       寸发标先是根据历史上鹤庆县大名鼎鼎的“鹤阳八景”,创作了鹤阳八景银壶。这把壶受到鹤庆政府和媒体的好评,但好景不长,市场根本打不开,因为这样的壶拿到与鹤庆比邻的丽江,丽江人说我是纳西族,鹤庆是白族,我有玉龙雪山,我来用鹤阳八景壶,合适吗?后来又将这把壶拿到大理古城,虽然鹤庆是大理州的一个县,但大理有更为标志性的风花雪月、古城、三塔、苍山洱海,显然,鹤阳八景的题材太小。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寸发标在故宫看到一件纯银制品——九龙天体仪。他一看就是3个多小时,普通人看银器,看的是结果,而匠人看银器,看的却是制作过程。在这件九龙天体仪中,寸发标仿佛看到匠人们打制、淬火、制模、雕花的整个过程,那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看得他泪流满面,因为这件作品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手艺和这收藏在故宫的九龙天体仪一样,是伟大的艺术!中国是龙的传人,龙的后代,从这个角度思考,他创作了九龙酒壶,一把纯银酒壶上面,精心雕刻着九条龙,再配八个酒杯,一个底盘。有意思的是,九龙壶中的一壶酒,刚好可以倒满所配的八只杯子,一滴不多,一滴不少。九龙壶外形美观,寓意吉祥,很有市场。这把壶,加上九龙火锅,九龙水烟筒,是寸发标的成名作,为他用银器面对全世界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除了九龙壶等三件代表作,寸发标还设计制作了至尊宝盒、和平一桶等精品。至尊宝盒纯银鎏金,雕的是也是九条龙,本来是一个火锅,但做出来以后,感觉用来煮东西吃太奢侈,不合适,就改名为“至尊宝盒”,用来存放家中最宝贵的东西,聚宝盆一样,吉祥如意。和平一桶则正是为他引来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银壁订单的小桶。



       “龙有千姿百态,但我雕的龙除了形态逼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每一条龙都是微笑着的。”寸发标指着和平一桶上的龙透露了他雕龙的秘密。

       就这样,从拉萨回到鹤庆的20多年,寸发标一方面继续钻研银饰文化,精进手艺,一件又一件各不相同、寓意吉祥、工艺精美、充满家国情怀的银器,在寸发标的工坊创制出来,多次获国家、省、州级奖项,声名远播;另一方面,他广泛传承银饰文化,先后收徒380余名,被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旅游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以信仰传承、传播、创新、弘扬着银饰技艺,书写着一位手艺人普通却不平凡的传奇人生。他身后这个普通的白族村落,近三十年来,不知不觉间,也已然成为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实习基地和艺术创作基地。

       寸发标认为,身为一个手艺人,爱国就是要:“管好自己,不能给国家添乱,不拖国家的后腿,不让国家惦记我们这些人太穷了,不给我们一点会饿肚子;照章纳税,遵纪守法,传承好我的手艺,带好我的徒弟,过好我的小日子,用我勤劳的双手,建设好我这个美丽的小家,这个小家可是大家的一分子,就像我身体里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不健康,整个身体都会不舒服……”

       鹤庆有两个宝贝,一个是鹤庆乾酒,另一个是新华银饰。前者有水的样貌,但性烈如火,一口下去,便成为簇簇火焰,流窜在身体里,让人瞬间热血沸腾;后者虽然坚硬,却刚中显柔,其源远流长的传承更像水。据资料显示,在鹤庆新华村,手工艺制作已有1200多年历史。银子,更是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刚出生的小孩,除了佩戴纯银的长命锁,还要在虎头帽上拴系一小块纯银以辟邪;新娘子订婚,婆家的聘礼中最不能少的就是一对银手镯;建盖新房时,中柱底下通常要放置银器,以示富贵根基;老人过世,收殓时,亲人要在其口中放一小块碎银子,叫“合口银”,以示吉祥;妇女日常佩戴的纯银“三须”不仅是装饰,“三须”上系挂的针筒、挖耳等更是具备非常实用的功能。



       最近几年,寸发标还把很多诸如包容、理解、施舍等佛教精神融入银饰文化的创作和传习中,过去是一个人完成作品,现在是带领一个团队进行创作。至于这个团队如何分工协作,他解释就像车和人的关系,他带着团队创作,就像开一部车前进,紧扣黄金比例,首尾相衔,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作为一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情怀、责任和奉献是首要的。”寸发标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沿着文化产业的方向走,而不是产业文化,后者是走不远的。”


(声明:本文章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阅读量 1707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