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2020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在四川阆中举行

工美集2020-01-21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2020年1月17日,我们的节日——2020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在四川阆中开幕,阆中春节文化活动随着小年的到来有了更火热的年味。本次活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光明日报社、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等承办,时间自2020年1月2日(腊月初八)至2月8日(正月十五),包含2020年落下闳春节文化暨国际天文学论坛、第三届春博会开幕式暨文艺展演、“千龙千狮闹新春”、向百家使馆暨时代楷模大拜年、春节文化旅游产品贺年会五大主题活动,并推出以四川阆中人落下闳为原型设计的春节形象代言人“年爷爷”,十分喜庆热闹。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沙马拉毅


      1月17日上午,我们的节日——2020落下闳天文学暨春节文化论坛召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沙马拉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中共南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忠臣,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建国,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孟燕等领导嘉宾出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北京大学教授王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邢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清华大学教授任剑涛等境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艺网等新闻媒体记者,四川省内的民间文艺研究者等近百人参会。


中共南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忠臣


      中共南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忠臣为论坛致辞。他说,希望春节文化论坛在阆中的举办常态化、高端化,使落下闳走出南充,走向世界,希望借助论坛挖掘好春节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群体关注、研究、传承春节文化,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南充的贡献。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吕军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在致辞中说, 2010年2月,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阆中是春节文化的沃土,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突出的阆中地方特色,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祭灶、扫尘,到吃年夜饭、守岁、正月十五闹元宵,尤其是正月十四至十六的提灯会、游百病,以及诸如亮花鞋、巴渝舞、春倌说春、先圣巡春等活动,富有地域特色。阆中既保存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直以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倡导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引导人们摈弃陋习、激浊扬清、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对于如何维系传统节日这个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如何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萧放


      论坛的交流发言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主持,他作了题为《文旅融合视阈下的阆中春节》的发言。萧放教授认为,阆中春节习俗传统完整保留了中国汉族春节习俗的样本,是民众文化价值观如家人团聚、祖先祭祀、和睦邻里的集中体现,呈现了春节习俗的地方特性。他建议将习俗文化、生活文化与旅游资源相融合,新春文化节的名称能更好地囊括春节活动内容;构建旅游业态角度的景观与活动设计,以传统大红灯笼点亮阆中、春节文化博物馆、春节百姓舞台、春节花鞋旗袍秀、说春习俗表演化等方式展现春节习俗;共享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建设目标,真正让春节活动持久化,以民间春节文化振兴会、传承会的形式发挥民众主体作用。


北京大学教授 王娟


      北京大学教授王娟作了题为《修历授时,文化之本》的发言,她提出,文化是从时间开始的,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与历法的确定密切相关,历法对人民生活和春节活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历法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历法的确立使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展示场;历法的确立为人民集中表现传统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重要场所;历法的确立也是人民集中展示社会关系,包括家庭观、伦理观的重要场所。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作了题为《民俗谱系视角下的阆中春节符号体系构建》的发言,梳理了阆中春节的谱系特点,阆中春节文化符号建构。对于阆中春节而言,其内在的逻辑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基于信仰的由祭祀到祭祀娱乐并存的发展脉络,另一条是基于关键人物从伏羲到落下闳的春节内容的建构,两者从内容上和时间上共同塑造了阆中春节,形成了现在阆中春节的知识谱系,各要素的关联与前后相继的延续在谱系中整体呈现了出来。阆中春节的符号构建是基于日常经验的春节符号构建,符号的建构过程就是意义生成的过程,就是民俗认同形成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地方性春节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否到位,符号的打造是否恰当,还需要民众去理解。通过这种符号的打造将春节文化放置在更大的舞台上,既有利于对春节的宣传又有利于地方形象的塑造。他建议在阆中春节文化的挖掘中凸显阆中的地方性,尊重地方习俗,更好地实现百姓生活与春节文化建设的对接。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邢莉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邢莉的发言题目是《农耕大国的24节气与阆中落下闳的贡献》。她认为,在“年”这个时间段中,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中,民众与文化精英共同厘定了二十四节气,这是一个对天体变化所引起的物候变化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人类知识不断累积的结果。太初历的发明者是我国汉代的杰出的科学家落下闳等人,《太初历》对此前的古代历法作出了重大改革,它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依照春、夏、秋、冬顺序,至腊月底为岁终。“二十四节气”是在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的新历法《太初历》中完整亮相的,落下闳使用他研究制作的“赤道式浑仪”测定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并与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这是他的突出贡献。落下闳研制浑天仪和浑天象, 提出了浑天说的宇宙观,打破了前人的天圆地方的观念。她建议从考古、文献、民俗等资料中更多地发掘落下闳等人的贡献,建议阆中更好地传承春节文化的活态特色,使春节文化更多地保留在民众的生活当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作了题为《从小家到大家——中国人春节回家团圆观念的变迁》的发言,他梳理了自《诗经·豳风七月》到两宋时期的过年团聚传统的构建,认为年的概念是一系列文化符号建构起来的,如神话、神灵、物品、饮食、服饰、装饰、艺术、禁忌、仪式等,成为文化的谱系。年文化有一个庞大的符号谱系,但也存在散乱与认同感难以聚焦的问题,阆中构画出“年爷爷”落下闳的符号系统,与“年爷爷”符号的互动,也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弘扬“年爷爷”的品格与风采,不仅是阆中的责任,也是全民族的责任。

      此外,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清华大学教授任剑涛,美国国际贸易和民俗咨询顾问卡门·欧咖蓓等8位境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春节文化、落下闳文化的研究,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越南河内大学教授阮林英俊还向论坛主办方赠送了越南的非遗文化礼品。



      在1月17日晚举行的我们的节日——2020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沙马拉毅致辞,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甘霖出席并宣布开幕。沙马拉毅主席在致辞中说,阆中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具有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春节民俗,堪称中国春节文化的大观园,不仅是南充的名片,也是四川的名片,中国的名片。在阆中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抓住了天下华人的心理情结,突出了南充、阆中历史文化的优先着力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部署的扎实行动,也是推动落下闳和春节文化走出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





      活动期间,参会人员还调研了阆中春节文化主题公园、考察阆中古城春节民俗,观看迎春灯会,感受到了阆中浓浓的年味。



      被中国民协授予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的阆中,近年来在传承弘扬春节文化精神中做了扎实的工作:建成400余亩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并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命名为春节文化科普基地,成立了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春节民俗活动“正月十六游百病”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项目;2015年以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为阆中量身定做,坚持每年发行一枚春节拜年主题的《拜年》邮票,将祝福辐射到全球;春节民俗活动 “亮花鞋”成为2018央视压轴,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阆中市委、市政府自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声势浩大;“阆中春节习俗”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申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央视连续8年在春节期间专题报道阆中,先后拍摄播出《我们的节日·春节》《春节民俗在阆中》等系列专题节目;2019年底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在阆中拍摄2—3集专题片《寄居阆中》,将于2020年春节期间播出;2019年春节前夕,春节文化元素视频登上了被誉为“世界第一屏”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屛,向世界展示原汁原味的中国年。阆中春节在民众的自然传承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之下,正在逐步建立地方品牌形象。


阅读量 2723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