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徐殷:以器见道,由龙泉青瓷观华夏文化

工美集2019-02-01

      导语:对青瓷艺术,徐殷常怀敬畏之心。体察造化天成,更觉己身之渺小。他总说“多写写它,而不是我”。一如他将周易的谦卦,烧藏在印奁之内,不求显达。他以作品上窥天人之际,悠游其间。


徐殷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丽水市传统工艺学科带头人

丽水市首席技师

丽水市高级人才联合会工艺美术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龙泉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浮雕瓷画创始人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理事

      从事青瓷制作二十余载,致力于对龙泉青瓷学术研究和烧制技艺创新开发,从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到釉料研究、烧制成型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的青瓷作品屡屡获奖。其代表作《神州龙吟尊》远赴巴黎卢浮宫展出,《三羊开泰》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满目青瓷的室内,徐殷招呼来客坐定,一派儒雅的学者气质。茶铛旋煮,素瓷静递,他娓娓谈起心目中“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清,是华夏艺术瑰宝。龙泉青瓷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变迁。宋时政治中心南移,龙泉青瓷以汝为魁,以越为母,结合汝窑的技术、越窑之工艺与龙泉当地的窑工和矿物资源。原料、燃料、技术齐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勃兴,达至技术和规模的大成。从“南海一号”沉船发现的大量瓷器中,可略窥宋代龙泉青瓷外销之盛况。到了清朝,因海禁政策的限制,加之北方民族不尚素雅、偏好繁复华彩的审美风尚。在政策、文化和美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龙泉青瓷逐渐衰退,陷入沉寂。

      龙泉青瓷分两个窑口,哥窑和弟窑。它们是有生命的器物,可与人对话。哥窑的开片千百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中,夜阑人静时,可听闻清脆的开片之声。如琴如铃,如筝之叮呤,令人脑际清明,俗念尽消。而弟窑淡雅的粉青、梅子青、影青诸色,会因着季节与四时天色,生出微妙的变化。如黛色的远山、清澈的湖水、雨后的天空、树上的青梅,描绘着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予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中,哥窑弟窑各占一席之地,在陶瓷史上的意义自是举足轻重。有别于景德镇的绘画艺术和德化窑的雕刻技艺和工艺,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最能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直通思想和文化层面的艺术。每说及此,徐殷总是分外自豪,难掩其发自内心的热爱。

      龙泉青瓷的魅力,美在七分人为,三分天成。窑火炼烧下,因着釉的流留作用,在器物上产生了过渡色。积釉薄厚,如水墨渲染,是符合宋代审美,可寄托宋人闲逸之心的。龙泉青瓷与宋画,有着异曲同工的共通之处,两者的大美都呈现在留白的地方。读懂了马一角夏半边,看通了水墨渲染的大写意,也就能品味龙泉青瓷的留白之美。

      龙泉青瓷的美不在外,而在其内蕴。在徐殷眼中,龙泉青瓷五美并臻,兼具水墨渲染之美、含蓄之美、残缺之美、自然之美和简约之美。不仅如此,一枚小小之器,还能融会儒释道和周易文化。他轻举起手边的茶盏,解说其详:釉质自然流淌,道法自然,蕴含道家思想;青色含蓄内敛,毫不张扬,深合儒学思想;整体以莲瓣为造型,体现佛学思想;纹饰取意扭转乾坤,切中周易文化。眼所见为器,器承载了形而上的道,是谓以器见道。超然技艺之上,探究意境之美,方为大观。

      徐殷所理解的意境,如空中之音、镜中之像、水中之月、相中之色。空灵无着,又真实不虚。他总由高远宏阔的视角,以连串浪漫而贴切的比喻,来描述龙泉青瓷的神奇之处。妙语连珠间,胸罗宇宙,思接千古,时光不觉逝去。

      徐殷自小在国营龙泉瓷厂二分厂边长大,耳濡目染,有会于心。从事龙泉青瓷行业至今,已近三十年。他创新出浮雕瓷画,又烧制了不少仿青铜器的作品。铁胎和积釉的结合,将铜器的刚穆和青瓷的温润结合得相得益彰。花觚、炉瓶、尊觞无不意态端凝,尽得上古风神。《礼记》有云:“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台北故宫藏有一件南宋官窑琮,深具皇家气象法度,堪称国宝。徐殷以龙泉青瓷仿制一件,神韵酷肖,望之令人游心千古,发思古之幽情。

      近年来,徐殷正不断创作“华夏遗韵之文房拾遗”系列,笔筒、镇纸、砚滴、印奁、香炉……林林总总十数件文房器,每样都结合了传统国学的哲理,蕴含了个体证悟后的巧思,有匠心无匠俗,可称他又一杰出代表作。

      对青瓷艺术,徐殷常怀敬畏之心。体察造化天成,更觉己身之渺小。他总说“多写写它,而不是我”。一如他将周易的谦卦,烧藏在印奁之内,不求显达。他以作品上窥天人之际,悠游其间。

钩沉文化点滴,打捞历史片段。徐殷醉心其间,以线条和釉色,通过简约到极致的方式,来表现无尽的文化内涵。他感恩老祖宗的技艺和龙泉一方水土,用一双巧手烧制出莹莹玉质。他抹拭着龙泉青瓷,将其光辉展现给世人。


来源:浙江省工艺美术杂志 徐凌啸

阅读量 44758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