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王红飞

认证已到期:2023-11-10

人物名称:王红飞

出生地址: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1966年生
行业类别:泥塑
工美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

大师微店:进入购买

人物简介

王红飞,老榆林人,从1986年开始对泥塑产生了兴趣,同时学习钻研古陶的土质、泥质、塑造技法和烧造技法,立志于传承古老的、原始的纯手工技法。王红飞榆林万古传承泥塑有限公司经理,陕西工艺美术协会,学会会员。榆林市非遗泥塑传承人。2019年4月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兹授予王红飞榆阳泥塑艺术中心,泥塑艺术传承人才实训基地,全面负责艺术人才及相关服务工作。

人物经历

王红飞三十多年来,创作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泥塑作品,有用河泥采取了堆塑,泥条盘筑等传统工艺制作的,三足鬲,罐,鼎,牛樽等高古陶器,佰九多件,有藏传,汉传,泥塑佛造像二佰多尊。有陕北特色的泥塑狮子六佰余件,创作陕北特色人物百余尊,石峁文创作品一佰多件,国家工美和信息化部文化中心,为王红飞提供网上泥塑愽物馆,同时有榆阳区政府部门免费给我提供,在文化馆院内的工作坊及展示室......(宣传人类起源到近现代,泥塑技艺传承,非遗推广)

个性特点

王红飞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泥塑工作者,基础的知识,几乎全部得自学,所谓的”自学”也就是自己摸索着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历史知识的书,给他提供过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引领他步入中华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导!

榆林泥塑是一项传统而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工艺精美、造型淳朴、形态各异的民间传统工艺,是榆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
泥土需要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棉絮、纸或蜂蜜,运用雕、塑、捏手法,最后脱颖而出。要塑造一个神形兼备、活灵活现的形象,还要经过修改、磨光、晾干、有些地方要火烤。为了泥塑行业创新和发展,面向爱好者进行技艺培训。充分挖掘和发展榆林泥塑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带动广大爱好者,把它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发展,把它传承下去。

艺术传承

六零后的王红飞出生在老榆林城一个名叫沙沟巷的深巷内,这条巷子自古属于“老榆林,小北京”的范畴。当时的老榆林城,三百六十行,样样俱全,包罗万象。1986年开始拜师学艺。开始泥瓦匠,跟师傅学泥瓦匠,着实吃不了这样的苦。还没有到出师的时候,就不干了。后继续拜师学艺,这次学艺法行当是木匠。手艺好点的木匠可以吃四方,而且活也比泥瓦匠轻松。期间,王红飞发现裁缝又比较轻松,而且更吃香,于是他的木匠生涯又结束了。改拜师门,学起裁缝。对于木匠的他又学了个二把刀。在这期间还跟榆林泥塑艺人万画学习泥塑,从此爱上这门艺术。回首再看当初的年少轻狂,王红飞总结说:“当时学手艺,都学了个半拉子,但技不压身。尤其是学木匠,对我现在塑佛造像帮助很大。”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他开始对高古陶收藏产生兴趣。然而收藏高古陶,对高古陶的知识要求特别高,他不得不翻阅大量的文史资料,对照手中及市场的高古陶,研究高古陶的土质、泥质、塑造技法、烧造技法等。当大量的资料翻阅完毕后,我已经无师自通。充分掌握了高古陶传统烧造技法的他,开始对高古陶的雕塑、烧造充满了期待,感觉不练练手就好像手痒痒。
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终于王红飞用河泥、采取堆塑、泥条盘筑的传统工艺,使用原始窑口、木柴火,成功仿照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器型,烧造了一批红陶,有鹰樽、三足鬲、罐、鼎、牛樽等。后来,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又渐渐开始涉猎古法佛造像雕塑领域。
为了创作出更多造型、更精美的佛造像,王红飞翻遍历朝历代佛造像的图录,遍访各地名寺古刹,瞻仰了大量藏传、汉传、尼泊尔佛教的佛造像。借鉴众多寺庙、石窟的佛造像特点,凭着瞻仰后的记忆,回家后,他开始了日以夜继的创作。他是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塑、一边烧,全部纯古法手工。

艺术成就

2020年十一月,榆阳区首届“大美榆阳”杯旅游文创产品大赛荣获(实物类)三等奖。

荣誉职称

王红飞榆林万古传承泥塑有限公司经理

陕西工艺美术协会学会会员

榆林市非遗泥塑传承人

助理工艺美术师

相关事件

2019年4月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兹授予王红飞泥塑艺术传承人才实训基地全面负责基地艺术人才入库及相关服务工作。

2019至2020在陕西工美,国家工美平台发表过十多次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平台发表的匠人面对面王红飞以古法手作,重新定义了百年泥塑工艺,在全国十几个网址,新闻平台转载。

人物评论

一个不以雕塑家自居的古法雕塑家”,这是熟悉王红飞的朋友对他的评价。

全国工美大师精品微拍平台
顶部
×
×
人气打赏
谢谢!打赏可增加大师的人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