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润生,笔名赵渊、赵远,男,石家庄市矿区人,1986年6月初中毕业。学习高粱秸秆技艺至今已达30余年,期间潜心钻研,不但继承了传统而且有所创新,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6年至1988年在石家庄市矿区文化馆学习美术和书法,1989年在石市群艺馆师从张松龄老先生学习书法,1993年师从徐耀德先生学习高粱秸秆技艺。
第三届、第四届及第五届民间艺术节优秀奖
2016年河北省首届燕赵文化节最受欢迎民俗工艺第一名
2016年最美“中国梦”——首届省会非遗家庭文化展演巧手奖
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年度燕赵文化之星
1993年随从老师徐耀德去秦皇岛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万博文化城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展,入选作品为“秸秆艺术一苍龙游海”;
1994年至2010年与徐耀德老师合作高梁秸秆龙艺术的代表作“大百龙壁”,中国万博文化城城门楼”模型,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品—“喜迎香港回归纪念”,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功德牌坊”,弘扬中华龙文化的传统的微型“百龙壁”;
2012-2013年创作作品“龙风呈祥”“故宫角楼”“六龙宫灯”;
参加“河北省首届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进行高粱秸秆技艺展演,精品图片及技艺介绍收录到展会会刊中;
河北省电视台“农民频道”、邯郸电视台、矿区电视台等均做了报导;
2015年3月《石家庄日报》“魅力非遗”版块对矿区高粱秸秆制作技艺及佳作做了专版介绍;
2015年4月人民网拍摄了时长为15分钟的“高粱秸秆传承技艺”专题片;
2015年6月“非遗”巡展进园活动中,到和平东路小学和北师大石家庄市附属学校做了高粱秸秆技艺展演,并在《燕赵晚报》做了报导;
2015年7月在《燕赵晚报》“非遗”走读系列之二十四版做了详细介绍;
2015年10月参加第四节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
2015年11月《河北青年报》“非遗”巡展系列“指尖上的河北”邀请到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进行高粱秸秆技艺传承展演;
2016年6月参加经济网拍摄专题片“非同遗般——《赵润生高梁秸杆工艺》”;参加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新春民俗文化大餐活动;
2017年2月6日《书刊报》在12至13版进行了高梁秸杆“蝶变”的报导,同日参加第二届燕赵文化节;
2017年2月9日《石家庄日报》以“融进血液的秸杆情节”为题进行了专版报导,同时石家庄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
2017年2月24日“石门视界”痴迷粘杆耗时一年打造“故宫角楼”;
2017年4月5日被编入中国非遗联盟编辑的《中国非遗名人名录》;
2017年4月28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报导“寻找最美家庭”——文化传承、坚韧执着的赵润生、阎玉芬家庭;
2017年5月10日《燕赵晚报》A5版“书写秸杆技艺传奇”;
2017年5月12日被石家庄市政府评为“文化传承最美文明家庭”;
2017年第五期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当代人》以《赵润生的秸杆人生》为标题做了报导;
参加中国新闻网拍摄“用秸杆书写传奇”的专题片;
2017年5月28日参加第七石家庄民间艺术节;
2017年7月参加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拍摄专题报导;
2017年9月参加石家庄市第四届旅游交易会;
2017年11月参加“石家庄印记”首发仪式;
2018年2月参加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和省书画艺术研究会联合年会;
2018年4月参加石家庄正定国际博览会;
2018年5月被河北省妇女联合会评为2018年度河北省“最美家庭”;
2018年12月参加第二届燕赵文化节;
2019年1月新华社石家庄日报拍摄并报导高粱秸杆作品制作;
参加第九届石家庄市民间艺术节;
2019年3月“网易河北讯”巧手赵润生将高粱秸杆化腐朽为非遗宣传报导;
2019年5月荣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2019年7月河北电视台公共频道乐享河北拍摄专题片;
2019年8月河北电视台拍摄笫五届石家庄市旅发会宣传片;
2019年10月在河北省博物院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石家庄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
特邀参加在河北师大举办的“匠心铸梦、石家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
2020年5月石家庄日报客户端拍摄河北非遗故事系列;
2020年9月参加石家庄市民间工艺文化周;
2020年10月参加北京市通州区农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活动;
2020年11月参加石家庄电视台拍摄文化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