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刘忠荣

认证到期时间:2025-05-24
我要认领

人物名称:刘忠荣

出生地址:上海

出生日期:1958年

行业类别:玉石雕刻

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品:《青玉兽面壶》、《仕女吹箫图》、《黑白玉调色器》

人物简介

刘忠荣,1958年生,玉石雕刻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品有《青玉兽面壶》、《仕女吹箫图》、《黑白玉调色器》等。1984年玉雕《青玉兽面壶》被征集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人物经历

生平事迹

山水画家萧海春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让我们初识这位玉雕者,“任何一种品类或技能都会表现出这位矮个子、圆脸、一面孔和气的小伙子的天赋。琢玉这行技术等级森严,如果没有对玉的天赋感受,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他很幸运,在进入行业时就跟随‘南玉一怪’刘纪松学艺。刘老在行业中被视为‘一怪’,是指他有几把‘绝刷子’。手工技艺讲究师承,行话说‘第一口吃的是谁的奶’。”能有一代宗师的耳提面命就可知晓刘忠荣不是凡胎。[2]

中国最年轻的首批高级技师

20世纪70年代,上海玉石雕刻厂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为维持玉雕厂的生存和发展,该厂开始面向社会招生。学生先进入厂办工业中学学习三年,毕业合格者直接进厂工作。

1958年出生的刘忠荣从小动手能力强,且喜欢画画。1972年,小学毕业的他作为最后一批“文革”期间“四个面向”的学员之一被招进了玉雕厂工业中学。

对于14岁的他而言,能留在上海,且毕业有机会进玉雕厂工作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学校里,刘忠荣没日没夜地学习,从早到晚,不是练习画图,就是加班苦学技术。在班里,老师常在他的名字上贴红纸条、五角星和小红旗。他心无旁骛,一心只想钻研技术。

1975年刘忠荣从工业中学毕业,顺利进入上海玉雕厂的炉瓶车间。

刘忠荣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上海玉雕厂的技术氛围很好。车间、小组和个人都会定期开展擂台赛,同事们勇于竞争、相互促进。刘忠荣常常是玉雕厂车间的冠军,也在全国大擂台里得过奖。在当时的全国炉瓶界,可以用“无人出其右”来形容他。但凡提到刘忠荣,业界无人不晓。

1989年,国家颁发了第一批全国高级技师奖。刘忠荣与其他40余位工艺美术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在京接受了时任总理李鹏的授奖。年仅28岁的他,是所有高级技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年香炉技术,一朝转型

1991年,在获得全国高级技师奖后的第二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刘忠荣却向上海玉雕厂的领导打了一份报告,表明去意。为此,他还放弃了1992年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机会。

用刘忠荣的话来说,离开玉雕厂是“形势逼人”。

在记者看来,“逼人”的不是玉雕厂,而是刘忠荣内心渴望突破的强烈愿望。

上世纪90年代,当很多人在追求成为“万元户”的时候,刘忠荣在玉雕厂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当时炉瓶车间共有100多位师傅,但刘忠荣能得到超过50%的奖金,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还给他增配过一套房子。对刘荣忠而言,生活可谓无忧。

尽管收入不错,但玉雕厂的工作环境对刘忠荣而言始终是有约束的。“如果一个人开始是做炉瓶的,那么他一辈子都只做炉瓶。由于体制的关系,不允许个人的开拓创新。”刘忠荣告诉记者,90年代以后,玉雕厂逐步衰退,不少技术能手都离开了,同行里约有七八成都自己单干了,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很难把业务开展好。

思考再三,1993年,刘忠荣告别了一手培养他长达21年的上海玉雕厂。

转行白玉雕刻,拼搏5年终得认可

离开玉雕厂直面市场竞争的刘忠荣,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料。原先的炉瓶制作用料很大,进入市场后很难找到这么多的原料。刘忠荣,不愧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汉子,他似乎忘记了曾经被称作全国“炉瓶一绝”的身份,而从最底层的来料加工开始经营。

刘忠荣告诉记者,他的来料加工是从白玉开始的。起初,他对白玉并没有好感。刘忠荣说自己是个爽快人,做事喜欢痛快,以前做翡翠炉瓶的时候,打胚子很是麻利,而白玉的材质打磨起来感觉发黏,让他很不舒服。

但是,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又请教了朋友,刘忠荣了解到上海市场上白玉销路红火,如同翡翠在广州市面上那样吃得开。于是,他下决心雕好白玉,迎合市场。

为了这次改行,刘忠荣选择从原先的地位上一沉到底,他以市场上最低的价格,为买家做来料加工,并且款式上也根据市场的喜好来设计。

过去在玉雕厂20多年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令刘忠荣从翡翠到白玉的事业转型没有遇到技术上的很大障碍。但他为了满足不同买家的欣赏习惯,把原来不曾尝试的题材一一攻克,从早先的炉瓶制作者发展成为人物、动物、仿古件、鸟兽、花鸟、小件的全能制作者。

为了学习制作不同的题材,当时的刘忠荣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干活,不分昼夜拼命钻研技术。“买家能说出的题材我都能做出来,他们说不出的题材我也能帮他们做出来。我憋着一股劲,心想总有一天会翻身的。”

从1993年离开玉雕厂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5年以后,认可刘忠荣的人逐渐多了起来。1998年,他的藏家已经延伸到港台地区。

谈及作品的收藏与市场表现,刘忠荣与许多艺术家一样,都不太愿意钻进“钱”眼里,因为一件精心而制的作品在他们心中是无价的。但言谈间,记者了解到他一些作品的价格已高过百万元,而且只有经他本人亲自了解、信得过的藏家才能出资购买。

记者在其创作室看到几件精美的作品,其中的一件“百花争鸣”仅玉料成本就高达百万元,成品的价格更是高过千万元。

创作黄金时段,为后代做贡献

刘忠荣告诉记者,2003年之前,他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他觉得白玉雕刻的技术在2000年至2003年间产生了突破。

“艺术创作是有阶段的。2004年至今的7年,是我的黄金阶段。”刘忠荣坦言,如果不抓住这段最佳状态,再往后去,技术、体力、眼力、思维就会跟不上。因此,这段时间的作品,他要尽力保留下来。

刘忠荣选择藏家的标准是“惜玉”,一如他自己对玉的珍惜和执著。

刘忠荣一路走来,抱有深深的感恩。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这一辈子是幸运的。在我们之前的三代人,师傅、师爷、师爷的师傅,他们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名字,作品都已卖掉或者散失了。他们那几辈,玉雕制作都是作坊型的,雕玉的人无非是换来一口饭养家糊口。传承到我这辈,就希望能为子孙、为后代留下些东西。

刘忠荣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集中创作的佳作展示在一家玉雕博物馆里,甚至有一天能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让50年甚至100年后的人了解到现今的玉雕艺术。

个性特点

刀痕笔迹见真情

子冈牌是具有空间或立体的平面表现,是通过透视,线条,层次等手段,在平面上产生现实的空间艺术。

刘忠荣擅长以单纯的刀法,主线分明,刚柔相济,深浅互间。浮雕层次丰富,展现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气韵与生命力。

玉雕艺术是藉由各种不同的玉石,将人的思想,情感转移到立体空间的一种造型艺术,并藉由平面上的空间:前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及动感的体现,表现作品内涵的力量。

刘忠荣的佛雕造像简洁庄严,表现的是硕实的双肩四肢,饱满的耳垂,微扬的唇隅,以及弯眉,慈目,宽额,广头。不仅展现出佛陀的妙象庄严与菩萨的慈悲自在,更为中国造型艺术的审美理则,他期望能创作式微的佛雕,使得传统线条艺术重新被唤起。个人作品有《屹立》。

艺术成就

1981年《黑白玉调色器》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

2004年用天然水晶制作而成的《日元观音》获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4年的玉雕《仕女吹箫图》被认定为第一批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

2007年的玉雕《山水牌》、《植物》、《太阳鸟》、《读》被认定为第二批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

200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6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荣誉职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人物评论

柔美玉雕 过目难忘

2011年春,记者在刘忠荣的创作室中观赏到其部分佳作。每一件作品都被单独放置在木柜子中。每走进一件作品,刘忠荣便打开射灯,让记者凑近观看。和田白玉质本无暇,在灯光映衬下更显得如透水般润泽。如果要用一首流动的乐曲来形容眼前凝固的一方玉牌、一枚戒指、一条手链,那以圣桑的《天鹅》来形容实不为过,柔美而温暖。

记者眼前的和田玉戒,表面成镂花状,指环一圈亦是镂花,打破了玉件厚重的质感,轻快而跳跃起来,让见到这枚戒指的人能产生一种幸福感。

他制作的玉牌,突破了传统子冈牌设计,在玉牌背面以剖面设计取代了原先的平面设计,并改变了横竖比例,令玉牌显得更为修长。原先的平面底板是机器推成的,而现在的剖面是纯手工推就而成。虽只是细节的改动,玉牌的形状却增了一份现代与柔和。

比这款玉牌更现代的,是一件名为“三角地带”的作品,用构图中最稳定的三角形成为一件抽象的玉雕作品。创作者并不在意表达了什么,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每位观者。在刘忠荣看来,相比上了年纪的收藏者,年轻的收藏者更能接受抽象的作品。现代的观点和传统的内涵,就在他刻意为之的变形中,交融了。刘忠荣希望,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后代的观赏者能从这件作品中找到现代玉雕观念的萌发。

刘忠荣告诉记者,现在他所做的工作是为更多的玉雕创作者指引一条路,他就是一个探路者、铺路者。他用自己思索了一辈子的玉雕技术开拓出这样一种现代的表达方式。他说,顺着他的创意和指引的道路而行,成功乃是一步之遥。

刘忠荣把自己的创新作品视为珍宝,尽管记者无法为这些作品留下影像,但这种美感已经深深刻在印象中。距离采访已过去整整两个月,但提笔时,温润、和美和灵动的造型,瞬间流到了指尖。

    
全国工美大师精品微拍平台
顶部
×
×
人气打赏
谢谢!打赏可增加大师的人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