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品材质:三彩玉
作品:嫦娥是中国无人不知的美女,也是各种艺术品竞相表现的上古佳丽。传说中的嫦娥,善良、美丽,但她月宫中谁知碧海无限清,高处不胜寒,广寒宫里寂寞难耐,受尽凄寂之苦的嫦娥万般悔恨,更加思恋后羿,更加思恋人间。
我以独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刻画嫦娥飞到月宫后的内心活动及其所折射的意蕴。这样切入和开拓主题,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吻合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情绪的理解,比如成功后的失落、热闹后的寂寞、执着后的懊悔、开心后的苦恼。以暖色调的黄色为主体,刻画嫦娥的婀娜身姿、华丽服饰和内心世界,将她夜夜历青天、入碧海,估计无侣的处境和心态刻画的惟妙惟肖,收到了绝佳的艺术效果。用透亮黄色表现嫦娥面部、紧贴腮帮的纤手及头饰,宛若一缕侧逆月光射在她头上,既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嫦娥的天生丽质,又突出了凄冷的月色和人物凄苦的心境。
整件作品不用任何陪衬,嫦娥的头饰、长裙、广袖、飘带和执物等也都极其简约。全无繁复之感。作者努力营造出的悠远深邃、意蕴绵长的意境,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作品较好的体现了李商隐诗歌洗煤婉约、深情绵邈、意蕴丰厚的意境。
作品名称:地藏王
作品:作品以教度众生为几人的地藏王菩萨为塑造主题,一手执禅杖,一手执予愿宝印,向急需济度与帮助的人们疾步走来。
地藏王菩萨为了继承佛祖释迦摩尼的未竟事业,立下“众生度尽,方证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弘誓大愿,在释迦摩尼佛和弥勒佛之间那个无佛的“五浊恶世”里苦苦奔走,止恶行善,普渡众生,虽功德智慧与佛齐,但终不现佛身,是用不成佛的大悲菩萨,因而确立了在佛教世界极其重要的地位。
玉石材料表层的翡分散而杂乱,,里层的翠色色差很大,蓝青混杂,浓淡不一。。就黄翡而言,先将石料上端表层散碎的黄翡“翘”为地藏王菩萨身披的袈裟,然后再“翘”为菩萨左手所执的予愿金印。这两处都看似“翘”得及其随意,极其简省,那宝印只是方寸,那袈裟只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甚至只有几许黄布片,但却“翘”恰到好处。相对大块、色深的几近黄土的黄翡集中“翘”在地藏王菩萨及其坐骑的脚下,很好的渲染烘托出了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的个性。
地藏王菩萨的头部和眼神,顶骨高耸,双耳下垂,前额宽阔饱满,睿智。双眼微微向下,俯视芸芸众生,庄重肃穆中略带笑意,似在与他的救度对象交流,活托托地刻画出地藏王菩萨智慧、慈善的仁者、智者的形象。让我们深感面前的这位大悲菩萨,一点都不神秘、遥远。
作品名称:海上明月共潮生
作品:“海上明月共潮生”取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中国的文学里,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无不美妙,无一不含情。作者大胆的想象,以一个妙龄少女形象来承载演绎的主题诗意。那诗的朦胧幽情境界。作品构图中把诗中的夜色、春、水、花、月一起收拢在一起,与主题相结合,与材料相结合。
作品在主题上突出诗意,作品在玉石材料上花了一些心思,利用黄龙玉的多彩颜色的特征,充分利用材料上的固有色彩,把人物的肌肉部分安排在材料的材料上的那么一些红色的位置,把大部的黄色利用在人物身上的披肩上。材料上的“草花”与海里的“水草”相吻合,人物的背后隐隐约约做了一些远景房屋山水。人物后面的一片灰色的料子把它做成月亮,符合了场景同时又点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