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刘卫锋

中国艺术人物访谈——钧瓷艺术名家“刘卫锋”

刘卫锋2020-08-14


个人名片:

       刘卫锋,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钧瓷非遗文化的重要传承人。自幼就在父辈和家乡瓷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对制作瓷文化一直都有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开始钧瓷创作。先后创办了卫锋钧艺工作室,垕景文创工作室。

       2009年6月创办卫锋钧瓷坊,10月开办了卫锋钧艺工作室;2015年2月成立禹州市卫锋钧艺钧瓷文化有限公司;2016年被中国艺术家协会酒文化研究会授权为“中国艺术家协会酒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艺术创作中心主任”;2017年6月创办垕景文创艺术工作室。

       2006年11月在禹州市陶瓷行业职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二名

       2010年6月在禹州市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术大赛荣获得荣誉证书

       2014年9月作品核心获陶瓷设计艺术作品大赛金奖

       2015年6月许昌非遗文创大赛作品《金火圣母》、《荷塘月色》、《金凤归巢》等荣获优秀作品奖

       2015年10月钧瓷文化节作品《核心》、《宙》荣获金奖

       2015年11月在北京钓鱼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创作钧瓷标志荣获金奖

       被工美集全国工艺美术大师集息库认证大师

       现为:

       中国高级陶艺师

       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院钧瓷研究院秘书长

       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河南省陶瓷艺术传承创新人 


刘卫锋创作照



垕景文创视频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刘卫锋老师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制作,都源自于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故乡的热爱,对传统手艺的热衷,并且能够做到继承出新,革故鼎新。本次艺术人物栏目特别邀请中国钧瓷艺术家刘卫锋,就钧瓷制作理念和从业经历等问题进行分享。

记者:钧瓷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那么您认为钧瓷与其他四大名窑相比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刘卫锋:钧窑与其他名窑的最大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经过1300℃高温还原变化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钧釉釉层比较厚,窑变艺术丰富、古朴、厚重、大器,玉质感强。

记者:您的家乡神垕镇是钧瓷之都,这对您的从艺生涯产生了哪些影响?

刘卫锋:我从小出生于神垕镇,耳濡目染,对神垕镇的陶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对陶瓷接触较多,并在毕业之后系统地学习了陶瓷技术。在广东进行学习深造之后,我开始慢慢进入钧瓷行业,至今已经从事约十年,在从事钧瓷行业之后对钧瓷产生了更大的热情,在创作当中也更加热爱钧瓷。

记者:在制作钧瓷时需要心无旁骛、耐心细致,您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工作状态吗?

刘卫锋:创作时,我总是把院大门反锁,一人静心制作,不受外界打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灵感格外强烈,于是就能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您自开辟垕景文创艺术工作室以来,坚持义务带徒,那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您认为都有哪些价值呢?

刘卫锋:我致力于弘扬和传承钧瓷文化,将手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教他们在传统基础上勇于创新,给作品赋予灵魂,可以让创出的作品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我认为这不仅是我应尽的义务,更是我从事这一行业的价值所在。

记者:您的钧窑作品,有很多主题都给人感觉是在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分享一下您的作品创作理念吗?

刘卫锋:我喜欢把大自然马上失去的东西变成作品,让生命再生,并得以永久的延续下去,我还喜欢从大自然中寻找器物,作为工具在泥坯上做纹理,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作品上面有点大自然的味道。

记者:您在开办了卫锋钧艺工作室之后,先是选择了主攻成功率很低的钧瓷大器,后来又转做小雅之器,这种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刘卫锋:这几年钧瓷市场行情并不景气,大件成品率太低,价格卖不上去,所以我及时改变策略转向了文化旅游作品。由于我的工作室处在当地文化旅游较繁华的地带,因此作品中结合了许多当地的文化元素,还为前来当地游玩的旅客制作了手捏单杯、挂坠等文化旅游小礼品作为纪念品。

记者:您现在创立了卫锋钧艺工作室,创作、经营两不误,请问您如何看待艺术商业化现象?

刘卫锋:对我来说,不忘初心、坚持原创、不以量而走量,而是“以创意走量”,是我一直坚守的原则。我的钧瓷作品不会走向商业化,因为那样的作品是没有艺术收藏价值的,而造垕景logo中的“垕”字,是甲骨文中的“垕”,把字拆分开就是“后土”,即皇天后土,而“景”为天景文化,钧瓷是天景文化,神垕是天景古镇,所以这个logo,有山有水,与我每年的艺术创新都是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这一特色相呼应。 

记者:在疫情期间您做了火神山塑像,把它献给了医护人员和疫情中的贡献者,您能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灵感么?

刘卫锋:这次疫情来得很突然,当时眼看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也想在我的领域对抗疫做一些贡献。所以我通过九天夜以继日的创作以及一个多月的上色最终完成了火神山塑像。我的大小作品都是这样,灵感一来就马上行动,直到做出成品。

记者:您在钧瓷创业道路上是否遇到过坎坷,能分享这其中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刘卫锋:最深刻的经历是前期家庭条件不好,对钧瓷的市场状况也不够了解。随着自己的想法去主攻大件瓷器,不曾想大件瓷器制作工艺复杂,成型难,往往会“十窑九不成”,再加上钧不盈尺,导致投资大却不见效益,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下,青年陶瓷艺术家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刘卫锋:我认为最需要注意的是创作出的作品要适应市场需求,不能盲目创作,拘泥于创新,但也需要谨记新奇和个性化才是俘获年轻艺术爱好者的至宝!


艺术家作品欣赏:


莲城之恋



气吞山河



笼盔杯



五谷养生罐



孔雀开屏



荷韵壶



火神山塑像

阅读量 2548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