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程育全

走进永康铜博馆,听铜艺叮当历史回响

程育全2020-08-26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2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舒珊珊

       “打铜修锁补锅补铜壶喽!”曾经,皮肤黝黑的永康手艺人挑着行担走街串巷,用辛劳和汗水支撑起一个个家,也让“永康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成为美谈。尽管永康铜艺早在2009年就已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广受关注和保护,但时至今日,打铜、补锅的场景已很难见到。




       程育全是永康方岩人,永康铜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程家祖祖辈辈打铜,,到他已是第六代。“对于打铜的深厚感情,是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的。”程育全说,1983年,他与父亲从一个小作坊做起,逐渐创立了如今国内数一数二的铜雕企业——神雕公司。为了弘扬永康铜文化,2006年,父子俩投建了神雕铜文化博物馆,以此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铜文化交流活动,培养永康铜艺传承新人。如今,该博物馆已获评为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金华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金华市青少年“快乐成长”教育实践基地,承担起宣传爱国主义、普及科学文化、弘扬源远流长的永康五金文化等多重任务。





       数百件藏品

       尽展永康铜艺风采

       “青铜黄铜紫铜铜的世界,圆雕浮雕镂雕雕的海洋”,来到位于永康市望春东路的神雕铜文化博物馆,只见馆内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走进博物馆,琳琅满目、巧夺天工的各类铜器藏品令人应接不暇。

       “我们的博物馆占地2500平方米,分吉金、城雕、佛像三大展厅,有古青铜器、明清铜器和现代铜器和雕塑等各类藏品500余件,可谓博大精深的中华铜文化的集成与精华。”馆长程育全边走边介绍。

       吉金厅展示的是上古各朝代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性艺术作品,以及明清以来具有浓郁永康地域特色的近现代铜器工艺品。比如“镇国之宝”——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商周后期的容酒器“何尊”,尊内侧底部刻有的铭文首次出现了“中国”这个专有名词,一传就传到今天;还有战国前期的曾侯乙冰鉴,它是一个冰酒器,也就是古时候的“冰箱”……当然,这些国宝都并非真品,而是程育全集结文史专家、能工巧匠,沿用古失蜡法制作的高精仿真制品。



       神雕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佛像厅,是一尊作为国礼送往印度的“玄奘法师铜像”。为了让更多的人近距离领略“国礼”的神圣和精妙,程育全当年特地打造了一尊一模一样的铜像放至博物馆中。这尊玄奘法师铜像用青铜铸造,高3.5米,重2.5吨,远远望去,“法师”神态安详,严肃端庄,目光深邃,观者在像前静心驻足片刻,仿若能够跨越时空与玄奘法师对话一般。

       互动体验

       唤醒青少年传承之魂

       在神雕铜文化博物馆里,有一只青绿色的铜罐,那是程育全的“传家宝”,差不多有40岁了。这只铜罐比家用的铜罐要小一些,还有一个手柄。“手艺人的铜罐都有个手柄,这样的设计方便将铜罐侧面放倒,与火亲密接触,每隔半分钟到一分钟转动一次,使各个面受热均匀,提高煮饭的速度。”说起这只铜罐,程育全满怀深情。15岁起,他就挑着铜壶担带着这只铜罐到江西、福建一带“讨生计”。一根扁担,前头是打镴补铜壶的风箱,后头是两层的箬笼。铜罐和瓦炉都放在箬笼里面,以便随时可以生火煮饭。



       上世纪90年代,永康传统的五金制造业几乎被机器化所替代,纯手工技艺渐渐失传,这令程育全颇感忧心:如果有一天,永康的孩子们连铜罐都不认识了,连永康铜艺都不知道为何物了,那就是永康文化的一大损失了。于是,程育全开始思考传统手艺的传承问题。

       创立神雕铜文化博物馆后,程育全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每年,博物馆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在这个铜的奇妙世界里,孩子们可以零距离触摸每一件精美的铜器,通过色彩斑斓的铜矿石追溯永康铜的起源,通过铜汤肠、铜火熜和铜暖炉等老物件,感悟悠久灿烂的铜文化。




       看着年轻一代对永康铜艺表现出的喜欢与好奇,程育全内心颇感欣慰。他在馆内开设了手工体验室,每当孩子们来到博物馆,程育全就会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简单的铜艺制品,比如一片铜书签。在一锤一錾间,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工匠的精雕细琢和用心坚守。

       传承之意在于创新。在程育全的理念中,手艺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手艺人的创新而变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革。如何在传承上一代手艺人的同时,又融入新时代的创新元素,程育全在技术研发上下足功夫。这些年,他带领技术团队成功研究出了复合铜雕技术;成立高仿青铜器研发中心,并集中在陕西开展仿制青铜器的课题研究;在神雕铜艺第七代传承人程颐带领下,镶嵌工艺小组在铜与其他材料的混合镶嵌中也取得不少突破。

       依托于创新技术制造的铜雕艺术品越来越多地展示在了神雕铜文化博物馆内。“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走进我们的博物馆,了解家乡的传统工匠文化,更加热爱家乡。”程育全说。

阅读量 1946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