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郑建琴

【工美集专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建琴: 她曾在北京大会堂堆泥成画,用一生寄情祖国山河间

郑建琴2021-04-02
      瓯塑是浙江省温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我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



      两宋时期,温州曾是传统漆艺的重镇,以漆灰堆出花纹的堆漆工艺在这一带颇为流行,民间俗称为“堆起门”,应用于庙宇、民居、家具及嫁妆等的装饰。明清以后,堆漆在温州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隐起措金”、“隐起措漆”、“隐起措”三个瓯塑工艺品种,在堆漆的基础上贴金、髹色漆、髹色油。瓯塑色彩丰富、表现力和附着力强,逐渐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装饰手段。

      勤奋堆塑起来的艺术

      1965年,郑建琴的爷爷带领她踏进了瓯塑厂,在接触到色彩丰富又有立体触感的山水花鸟时,她立刻被瓯塑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开始加倍努力的学习瓯塑,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




      因为勤奋好学,郑建琴的瓯塑技艺进步幅度非常大。1979年,她和温州地区学会的老师及其他学员一起远赴敦煌、西安等地考察学习了三个多月,回来后便感到自己在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同年,她参加制作了亚太手工艺大师周锦云在北京大会堂宁夏厅和浙江厅设计的大型瓯塑壁画系列作品。




      郑老师回忆起当时的工作,对我们说:“当时我们忙碌的日夜颠倒,过年都留在了北京,心里只想着这么重要的作品一定要完成好。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我从老师们的身上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匠人精神。”

      神佛文化与瓯塑的碰撞
      佛教文化题材在各种工艺美术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郑老师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含笑的菩萨、怒目的金刚、百态的罗汉、端坐的如来与中国的传统美术技法、艺术精神以及瓯塑技艺相融合,用古老的手艺作为诸天神佛的媒介,让我们追寻着郑老师的足迹,怀着恭敬的心态,一起来欣赏她的神佛文化作品。



 

 
      郑老师的这幅《西方三圣图》获得了首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东雕杯”金奖,展示了佛教文化中“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西方之圣德三圣尊像,以弘扬佛教“至善至上,忘缘和合”的理念,传递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善行天下的美好愿景。

      寄情祖国家乡山水间
      郑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她的很多作品,说到最满意的,还是那幅《钱江潮涌》,郑老师凭借这幅作品一举拿下了2009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杯”金奖。


      郑老师的朋友们都说她“水”做的最有特色,不论是大海还是溪流都做得很生动,山水风景都做得非常有气魄。我们可以看到《钱江潮涌》的画面中江面空旷浩渺,一望无际,一股江涛滚滚而来,铺满江面,有效的表现出了钱塘江真实的动态与深远的意境。


      

      郑老师的山水作品既有大浪淘沙的雄健奔放,又有江南烟雨的婉约动人,融化古今,中西并用,传递着对祖国大好河山最崇高的敬意。

      郑老师说:“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会选择更多我们温州本地的美丽风景进行创作,希望家乡的风光能被更多人看到。”


查看更多资料:郑建琴-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


【工美集专访】栏目介绍:讲好工艺美术大师故事,延续工艺传统文脉,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匠人的风采。

已认证大师免费报名参加专访,请联系工美集客服:小丽


阅读量 2333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