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韦静

【工美集专访】工艺美术师韦静:大凉山里走出来的90后艺术家

韦静2021-04-29


      虔心求学,良师难觅
      韦静从小就喜欢玩泥巴,更喜欢接触雕塑艺术。当他在南下打工的时候,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方江鸿的专访,方大师的艺品和作品深深的吸引了韦静,他顿时灵光乍现,瞬间就明确了他这一生的奋斗目标。
      于是,他背着包到柳市大街小巷的询问方江鸿大师的联系方式,可以说是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逢人就问:“方江鸿老师你认识吗?他住在哪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第七天的时候,韦静在一个三轮车师傅的带领下找到了方大师。
      在韦静介绍了自己的来意后,方江鸿告诉韦静,做这一行是非常辛苦的,而且很难出师。此时的方大师已经收过不少徒弟,大多数人都是半途而废,鲜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方大师对韦静只提出了三个要求:热爱木雕,能吃苦,能忍受贫穷。韦静一一应下了,并用日后的努力证明了他可以做到。那一年是2008年,18岁的韦静牢牢的抓住了这次宝贵的机会,在方大师的身边学习了好几个月,方大师才叫韦静把家长带来见面,正式收韦静为徒。
      郁丝难解,脱胎换骨
      前三年的学徒生活是没有任何收入的,韦静的老家在大凉山的深山中,父母虽然内心非常支持他追求自己的热爱,但所能给予的经济支持却非常有限。
      韦静告诉我们,他那时租了一个很小的瓦房,经常是外面下着大雨,屋内下着小雨,馒头和咸菜是他日常用来果腹的食物。由于学习这门手艺的时间成本太高,韦静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迷茫和焦虑的时候,压力最大的时候甚至得了抑郁症。虽然郁丝难解,韦静却依然一步一步坚持了下来。结交新的朋友,在学习之余赚取一些支持生活的费用,韦静渐渐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韦静说:“虽然那段时光很艰苦,但是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三年学徒生涯结束后,韦静再次闭关学习了三年,又在师傅身边学习了几年,才确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主攻方向。后来,在老师的领衔和提携下,韦静的雕刻艺术和手法得到了业内广泛的肯定,渐渐的在圈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识别度,他曾经在上海、福建、山东等地留下了足迹,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历练的过程。

      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韦静,感到自己完全脱胎换骨了。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在街边卖爆米花的老师傅,传统的爆米花机瞬间让韦静穿越回了孩童时代。孩子的期待、师傅打爆米花的画面以及渐行渐远的传统生活让他思泉如涌,赶忙回到家开始创作《闹事一角》,这件作品后来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入木三分,神来之笔
      多年学艺,韦静练就了卓越的读根本领,每一块材料,韦静只需看一眼就能入木三分,确定合适的题材。在韦静看来,一片生冷的刀锋,有时可以和一块朴实无华的木头缠绵成神仙眷侣,而这块木头的灵魂,却需要一双有温度的手去打磨。
      如今,韦静已经回到了大凉山,他现在的作品主要采用大凉山的崖柏进行制作,坚持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和画龙点睛的原则。他的雕刻作品集传统木雕技法融合本土文化,注重神来之笔的韵味,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在大凉山独树一帜。他的作品风格也极具民族特色,地域氛围十分浓厚。他更坚持原创,每件作品只做一件。

      谈及满意的作品,他谦虚地说:“我没有一件作品是最满意的,我希望我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件,每次都是满怀激情和希望的创作,这样更有成就感。”
      面对当下技艺的传承困境,韦静说:“我自己就是亲身经历者,我知道年轻人学习这门手艺的过程实在太难了。但如果真的热爱的话,请一定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的。越是难走的路途,欣赏到的风景越美。”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链接:韦静-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





【工美集专访】栏目介绍:讲好工艺美术大师故事,延续工艺传统文脉,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匠人的风采。





已认证大师免费报名参加专访,请联系工美集客服:小丽




阅读量 2519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