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掐丝珐琅,很多人都熟知它的另一个名字——“景泰蓝”,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是我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经过我国历代工艺匠人的钻研,融合了我国的瓷器、铜器、漆器、缂丝、织锦的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掐丝珐琅画脱胎于景泰蓝传统制作技艺,是将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主要材质为仿金丝及珐琅釉料。它突破了景泰蓝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将珐琅技艺拓展于平面载体,并使其产生立体效果。
李海明说,掐丝珐琅主要有白描、掐丝、着色、挂釉等十道工序,其中白描、掐丝、着色三道工序最为核心,也是甄别作品品质高低的主要标准。《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吴道子创作的一幅纸白描人物手卷,代表了唐代白描技法的最高成就。而李海明临摹的《八十七神仙卷》精致而不繁芜,衣袖、裙褶、披中、彩带飘逸灵动,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之作。“对于创作一幅好的掐丝珐琅画来说,好的白描底本就是掐丝珐琅的灵魂。”李海明说。
在李海明陇派珐琅艺术馆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作品《敦煌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此幅作品以敦煌莫高窟最精美的第三窟北壁“千手千眼观音像”为底本创作,取元代壁画优雅清秀风格,有917只观音手,每手一眼。这幅作品最大胆的创新还是在线条上,李海明凭借钻研掐丝技法几十年的实践心得,大胆向敦煌壁画借灵感,从丰富又挺拔的线条表现中撷取部分运用到景泰蓝画的白描阶段,而后又以金丝将人与物的风姿展现出来。
李海明不仅技艺精湛,还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作品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现今,他的创作元素除了敦煌莫高窟壁画和藻井以外,还增添了生肖系列、黄河水车、兰州铁桥、戏曲人物,甚至现代时尚人物。
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李海明不光严以律己,也同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和学生。掐丝珐琅画这门工艺打磨的不光是作品,也是心性,对于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李海明来说,珐琅画已成为他宣泄情感、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李海明说,他会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下去,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真正热爱这门手艺、能用心去做的年轻人,将掐丝珐琅画不断传承和创新下去。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链接:李海明-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
【工美集专访】栏目介绍:讲好工艺美术大师故事,延续工艺传统文脉,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匠人的风采。
已认证大师免费报名参加专访,请联系工美集客服小丽微信:abcgym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