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女,中国玉雕大工匠(领军人物)、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江苏省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她自幼喜爱水晶,受水晶艺术熏陶,1989年开始从事水晶雕刻。作品主要以大件为主,作品构思新颖,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大胆创新。擅长巧用水晶俏色,雕刻技术精湛。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银奖等,被收藏家视为臻品。
她1966年出生在东海县横沟乡一户普通农家。在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年月里,她很小就随家人到村后面的地里挖石英,然后卖钱补贴家用。也就在这时,她开始与水晶结下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海水晶产业刚刚崭露头角,郑燕就来到水晶市场,做起了小挂件、项链之类的水晶饰品销售。郑燕的性格中很少优柔寡断,给人的印象就是果断爽快——买东西看好就买,卖东西合适就卖。慢慢地时间长了,人们有好东西想卖个好价钱都会主动上门来找她,而想买点好东西和淘点珍品精品的也会来她的摊位看看。
上个世纪90年代,郑燕去广东进行市场考察。她发现广东人把翡翠原石做成工艺品市场前景很好,而自己把大水晶做成链条则是对材料一种浪费。生性喜欢挑战自我的郑燕坐不住了,再也不满足天天坐守柜台的小打小闹,她要开始物色大水晶原石雕刻大件,在水晶艺术品雕刻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
自己没有美工基础,就坐下来踏踏实实地学;东海没有大件雕刻大师,就走出去拜师学艺。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郑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雕刻技能。新世纪初,东海水晶城进了一块一吨上下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大水晶。卖家要价30万,问的人很多,看的也不少,都说好又都在犹豫。郑燕来了,她也看好这块石头,可手里只有七八万块现钱根本不够,不过她没有犹豫,没有耽搁,马上找亲戚朋友借钱,最终以26万元的价格成交。郑燕雇车将这块大水晶拉到了广州,充分利用这块原石虚心向大师请教,她边学习边实践,前后整整用了两年时间,雕成了一件晶莹剔透、惟妙惟肖、人见人爱的水晶观音。作品在广东市场刚一面世,很快就被一位台湾客商以近60万元的价格买走。
当提及玉雕和晶雕的区别在哪里时,郑燕坦言,玉和水晶的材质不一样,雕刻的技艺也不一样,相比之下,玉比水晶要好雕一些。
郑燕说,雕刻水晶作品,与材质潜藏的可塑性关系很大。有一次,她收购了一块一米多高的水晶原石,最初的设计定位是将其用于雕刻人物。可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这块石头里面出现了两道裂纹:如果坚持原来的计划继续做人物,就无法避开内中的材料瑕疵;如果就此放弃这块材料,就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因为这块水晶原石本身就价格不菲。怎么办?郑燕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折腾,她想到了重新设计。如何将这件有瑕疵的晶石原料做成一件上乘的艺术品?她先确定了第一个步骤——做成一个水晶球;接着又确定了第二个步骤——在原石上画出两条金鱼的造型。对金鱼的造型,无论是眼神的刻画,还是整体的造型,郑燕都追求尽善尽美。历经两年时间的精雕细琢,这件活灵活现的晶雕作品《年年有余》诞生了。“如果半途而废了,这块水晶原石就是一块废料,非常可惜。没想到设计方案由雕人物改为雕动物,2007年还获了一个金奖,真是意外之喜”。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链接:郑燕-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
【工美集专访】栏目介绍:讲好工艺美术大师故事,延续工艺传统文脉,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匠人的风采。
已认证大师免费报名参加专访,请联系工美集客服小丽微信:abcgym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