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巅峰
清华大学 徐恩存
如果没有袁野的复烧,我们不可能接触到黑紫砂,黑紫砂是紫砂艺术及技艺的巅峰。作为画家、诗人的艺术家,他比之陈曼生,有过之。无不及!在紫砂历史上,袁野也因黑紫砂而登峰造极。黑紫砂由于天然的高贵,从一诞生就被皇家所垄断。直到乾隆年间的失传。对于珍藏在大内宫苑的黑紫砂器物,变成了神秘的传说!中国是个喝茶的国度,紫砂家喻户晓,而说到黑紫砂,很多人都一脸茫然:“什么是黑紫砂!在故宫博物院的展柜里,收藏大咖们也没上过手!老几辈玩家听说过没用过!紫砂林林总总,然而什么是紫砂中的极品,黑紫砂的创烧成为了紫砂的高峰。黑紫砂是于中国明代宜兴窑厂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最珍稀品种,工艺极其复杂烧成难度极高。后于乾隆年间烧制技术失传,存世极少,民间自是难得一见,无怪乎连紫砂界的大师们也都一脸茫然了。若论历代紫砂器收藏故宫博物院藏品无疑是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遍翻故宫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紫砂图典》全书也仅有寥寥数十件黑紫砂器物,可谓寥若星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黑紫砂壶及文房用品。黑色的数件茗器,从器表呈色和质感来看,应均为黑紫砂的窑变效果。为何黑紫砂会如此受皇家喜爱?我以为,色黑是其一,黑色,中国的正统色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黑,火所熏之色也。”中华民族对于黑色的审美,已经达到了精神崇尚的境界,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水墨书法、陶瓷黑釉的产生,以及历朝上玄下纁最高的冕服(玄即黑色代表天,纁色代表地),汉文化都潜心于表达黑色之美。珍稀,乃其二。黑色,素来为皇家所喜爱,夏、秦时即为皇家所用之色,汉初亦沿用以示正统。《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今水德之时,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皆上黑。”《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三十六《霄游宫》记载:“汉成帝号微行。于太液池旁起霄游宫,以漆为柱,铺黑缔之幕,器服乘舆,皆尚黑色。悦于暗行,憎灯烛之照。宫中之美御,皆服皂衣。”清代皇帝对黑色的喜爱从故宫清宫旧藏中的数件用黑漆地描金的紫砂壶中亦可略窥一二。黑,即是玄。“天玄地黄”的思想自远古而始,远古的人们以玄色而神秘叵测的天为崇拜对象,从夏朝开始的黑色崇拜最初是带有宗教和巫术色彩的,是群体性的。孔子的儒家礼制文化继而为黑色注入了等级的象征。老子独尊黑色,倡导素朴之美。他说“五色令人目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认为黑色可生万色。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人和士大夫阶层影响至深,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上”的画论,纯以墨色作画,不着五色的水墨画开始逐渐现身画坛。宋时禅宗渐盛行,“万物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佛家思想成为了文人高士的追求的心灵境界。水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宋时到达了极致和巅峰。水墨交融,浓淡有致,以黑计白,以少胜多,意韵深远的水墨画成为了文人画的主要表现手法。宋时斗茶之风尤盛,茶事,本就兴自文人,文人这种审美情绪也延伸到了茶器之上。宋的建盏就是典型的代表,莹润细腻的黑釉之上,曜变之目如星辰闪耀在无垠的夜空,凝神细观,如置身宇宙之浩渺,一时无我。作为一个画家,袁野的水墨绘画,禅意十足,尤其是墨竹,其意境风骨无不直追宋人,却非摹古而独具一格。其人好茶,无茶不欢,早年曾因终日饮茶而满齿茶色。因茶而制器,今日作此黑紫砂,其色黑犹如墨色,乃凤凰浴火涅磐窑变而成,外表素璞极简而内里虚空。执此黑砂壶品清茗,茶满为有,茶空为无,淡泊宁静,悠然致远的心境一如入其画境。我想,这应该是袁野作为一个画家创作烧制黑紫砂的本源所在吧!市面上的紫砂壶多为紫、红、黄色,袁野却皆嫌其流俗而独爱这黑壶。不满足于墨色在笔端的千变万化,将失传了三百年的黑紫砂烧制工艺复原,这谈何容易呢?烧窑和挥毫看起来绝对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个中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恐怕也只有这位思维跨界不拘规矩的艺术家的执着和执拗方能成就此业了。和历代众多文人画家参与的紫砂壶创作不同的是,袁野并不仅仅是在紫砂壶上题字作画或造型设计。而是将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和色彩审美注入紫砂壶,通过独特的泥料配制和烧制工艺复原,更确切地说是创造性的延续了文人紫砂品类的慧命。黑紫砂的了不得了成就,惊动了九十高龄的故宫博物院专家耿宝昌先生!袁野携作品进入故宫,得到耿老高度评价,老专家欣然题下《砂壶尚黑》四个大字。并推荐故宫出版社编辑出版袁野紫砂器作品集,众所周知故宫出版社出版的严谨,从没有为个人出版过专著,袁野成为第一个!这位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素养,从不因循守旧,以艺术家的审美,强烈的个人情怀,激荡起当代中国陶的大风歌。不是所有人有这样的机遇,因为是佼佼者。所以黑紫砂成为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