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程全明

【工美集专访】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程全明:犁石廿载味始知

程全明2021-11-10
      1974年,程全明出生在长陔乡石门坑村一个农民家庭。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程全明的一个童年,都在半饥不饱的状态下度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抵经历过那样的艰难岁月。早上苞芦糊,中午苞芦馃,晚上面粉羹,外加山芋干……没有田就没有米,购粮证可以买来大米,大多有了蛀虫,若能喝上一碗新米粥,便是一个春天……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程全明痴痴地站在家门口,望着那条通往山外的路,一心想着走出大山。村里的大人总喜欢和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打嘴仗:想吃好,你做厨师去,天天有鱼有肉,让你吃个够。程全明当时一脸坚定:我要当厨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仅16岁的程全明初中一毕业,就在亲友的帮助下,翻过了千米海拔的长陔岭,来到屯溪,成了一家饭馆的学徒,学配菜。
      上班头一天晚上,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老板叫上主厨小酌。主厨不忘叫上全明,为他倒上一杯酒。老板很惊讶,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要知道,这主厨可是个火爆脾气,赶走了老板好不容易请到的好几个配菜工。主厨说,这小子手脚勤快,人也活络,我喜欢。配菜是门技术活,什么为主,什么为辅,如同中药方一样讲究个“君臣佐使”,什么菜肴搭点红辣椒取色增味,什么菜肴佐以蒜瓣去味提鲜,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没有进过厨房,不知油盐酱醋,怎么可能配好菜?
      主厨欣赏归欣赏,独门功夫却是不轻易传授的。整整三个月,想学大厨的程全明,只能靠着眼睛“偷师”,那个翻来覆去的大铁勺竟还没沾过手。不过机会终于来了。主厨家中变故,不得不突然离开。可饭店还得开门营业,毕竟前几天就有客人预订。一时找不到大厨,老板急得头上冒汗。一个如同电视剧般的情节上演了。程全明毛遂自荐,老板无奈答应。菜上到一半,一桌客人把老板喊去,问,你们换厨师了?老板再次冒汗,说明了原委,口中不停道歉。谁知客人说,你这个新大厨了不得,这臭鳜鱼烧得太好吃了。这样吧,明天我有个重要招待,别的地方也不去了,就到你这里……
      三天后主厨回来,得知情况后,竟和这个小配菜成了莫逆。数月后,当老板下定决心要把全明“扶正”时,他却选择了离开。“抢师傅饭碗,这事做不得。”全明说。随后辗转其他饭店,配菜、掌勺地干,一直干到1996年。

 



      5年的饭馆生涯,使程全明烧得一手好菜,也积攒了一些积蓄。不安分的他并不想永远当伙计、做厨师,他想去开一家自己的饭店。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家人认同。因为没钱。因为要开饭馆,就得背一身债务。折腾了几个月,竟是毫无进展。这时候表哥找了来,一席话,竟是硬生生地把他拽到了砚雕行业上,成了艺海公司的一名员工。




      转行除了风险,更多的是需要再次付出成倍的汗水。好不容易有了手艺,有了挣钱的本事,却又转投砚雕业,这得下多大的决心呀。表哥说,徽文化这么悠久灿烂,你天天舞动个饭勺子能有多大出息?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趁着年轻转行,才会有出息。



      事隔多年之后,或许全明业已明白,徽文化内涵博大,徽菜更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徽厨并不比一个好的砚雕师差在哪儿。可当时,却是真实地被表哥的侃侃而谈所触动。饭店开不成,就只能另想他法。知难而进,自然让人钦佩;知难而退,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总比撞破南墙不知拐弯好多了。就这样,程全明进驻了砚雕界。
      初入公司,程全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看仓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骨子里特有的艺术内核,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艺海公司老板王云龙是个文化人,写得一手好书法,在篆刻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有一次, 王老板在一方砚上写了一篇百余字的长文,等待着公司里的砚雕师傅来刻字。那一天晚上,程全明值夜班,看到砚石上的长文后,竟是拿起了刻刀,一夜无眠,直达天明。第二天,王老板一上班,只见长文早刻好了,这是谁加班刻的呀?一个晚上的工夫,太了不得了。那时程全明正准备下班,见老板发问,以为闯了祸,小心说是他刻的。老板没有丝毫的责怪,而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了他几眼,说,很好,你别再看仓库了,学砚雕吧。



      刚开始接触砚雕的时候,程全明的心中一直有着叛逆心理。走上砚雕之路,也非他本意,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多挣钱,能够贴补家用,让日渐老去的父母少从事一些过多的劳作。毕竟他曾有的远大梦想是,做一家如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的餐饮店。日子就像一把锋利的锉刀,在搓平程全明别样棱角的同时,却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砚雕的魅力。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块石头静静卧在那里,是你赋予它的生命,装点它的性情,给予它的特色,融入自己的思想。说这番话的时候,程全明俨然成了“指点江山”的豪杰英雄。三年时光的研磨,25岁的程全明成了砚雕界的一名好手。


 

      1999年末。一个来自河南安阳的长途电话。那个时候程全明已在宿州市工艺美术公司就职。电话是家乡人打来的,安阳有一个大型的雕刻壁画,等人接盘,家乡人想介入但需要他的帮助。电话那头画了一个大饼。这对程全明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却没想到,这一次的千里之行,竟是落入了传销魔窟。
      “人一到,就收了手机、身份证,照顾起人来好得不能再好,天天带着去赶场子听课。后来知道,有个专用的名词叫洗脑。持续一周时间,天天如此,我觉得不对头,就想着要尽快想办法回家。”
      新世纪前后,传销组织泛滥成灾,不明就里的许多人,被组织者不断洗脑,一心想成为金字塔顶的人,从而疯狂地发展“下线”,首当其冲的便是从亲戚、好友、熟人入手。是时,国家机器已开始重拳打压。苦于加入其中的人,没有了通讯工具,难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想明白了这一点,程全明试图交涉离开,自然无果。一时不忿,从厨房里操起一把菜刀,从百余人围成的铁桶中冲了出来……
      “那个时候真的急了,妻子刚生养,女儿才几个月大,我要是不赚钱养家,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全明一脸苦笑说。出了重围,他们还不愿意放弃,尾随追到火车站。程全明高声喊道: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或是震慑于他高亢的声音,尾随者大抵不敢暴露身份,作鸟兽散。
      这次被骗,对于全明来说,损失的是来往的路费和一周的时间,并不算大,但教训却足以铭记一生。“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要想有所收获,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程全明打小就肯于吃苦,做事用心,同事们下班了,不是拉班结伙喝两盅,就是一起玩玩牌,程全明回到宿处后,手中依旧摆弄着刀铲和石头,他把整个身心融入到了砚雕技艺之中。一个人,当他长年累月地把农家人所特有的良好品质,用在同一件事上时,那么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自立门户后的2009 年,程全明《事事如意》砚雕作品获第二届(南宁)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琵琶行》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金奖。



      “进入砚雕行,一开始以为是做手艺,拿了好几个金奖之后,我原来的想法有了改变,砚雕是一门艺术,远不是一门手艺可以比拟的。”
      程全明的“琵琶行”歙砚作品功成名就后,仿制者甚多。即便数年过去的今天,依旧有人仿制销售。程全明却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其他砚品的研发上。最让他感到自豪的就是“系列歙砚”的设计制作,其中就开创了荷韵、吉祥如意对锁、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岁寒三友等系列砚品,或两件、或多件,以群体的力量展现歙砚的魅力。而这些系列作品,不需要大块的石料,甚至许多废弃的边角料都能得以重新利用,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姿。
      小石料大用途,小物件大思想。程全明妙手偶得,匠心独运,赋予了一块块石头全新的思想,带有厚重的徽文化底蕴。



      “砚石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为手艺人,我们不能把子孙的饭都吃掉了。”随着婺源砚山村老坑的停采,砚料已现枯竭之势。程全明收藏了不少好石料,他认为,砚雕的传承和发展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代砚雕人不仅要积极地节俭用料、创新发展,更要把好的东西多留一些下来,留给后人去雕琢,去提升,去发扬光大。
      从艺20多年来,程全明的砚雕作品《海天旭日砚》《唐宋遗风套砚》《大丰收:瓜果系列套砚》《清趣图》《兰亭雅集砚》《荷韵文房系列》等,多次获国家、省级金奖、精品奖、优秀奖——一颗砚界新星正冉冉升起。
      程全明把砚雕工作室“犁石斋”和家都安在了歙县七里头的徽州艺术品市场内,仅数步之遥。家不大,处处透着典雅和温馨。“犁石斋”亦不大,却倾注和安放了程全明所有的努力、心血和梦想。



      耐得一生寒暑苦,犁石廿载味始知。程全明厚道真诚,业界口碑良好。他常说一件砚雕作品,表达的就是雕刻者思想,人们通过作品就能看到你的思想。而一个砚雕者只有领悟了石料的特质,才能更好地随物赋形,雕琢出有思想的传世佳作。


查看更多资料请点击链接:程全明-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信息库
【工美集专访】栏目介绍:讲好工艺美术大师故事,延续工艺传统文脉,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匠人的风采。
已认证大师免费报名参加专访,请联系工美集客服小丽微信:abcgyms3

阅读量 1781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