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杨庆聪

【百相达摩】禅韵雕刻+精彩美文(8)

杨庆聪2021-12-01



71、《明月在心不染尘》,作品简淡为约,素雅为和,令人赞叹。想想看,人生苦短,倦鸟思归,若能请禅住心,那该多好!其实,只要把心放淡,自然满目青山,门垂松柏,草色入帘,香风弥漫。此时,明月在天水如镜,一泓清潭映翠影。不由心生欢喜,叹曰何处不是禅!



72、《寻得禅悦花木深》,该作品让人想起古诗句:“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且看松影婆娑,坛空万籁寂,细草摇香,幽洞隐闲情,一切曼妙尽在禅趣之中。达摩独坐,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谓觉悟。“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达摩不向外求,故处处是灵山妙境。



73、《孤客最先闻禅声》,禅无形亦无声,但我们还是愿意赋予其形和声,仿佛它触手可及,仿佛它低眉可闻。透过这件艺术品,我们看到达摩悟禅,虽孤单却不孤独,他的内心世界是法喜圆满的。正因如此他才能把禅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千年追随者众。作品斧凿随意,看似容易,实则隐藏了创作者的无数心思,表现了创作者高人一等的审美情趣。



74、《明月来相照》,艺术的表现需要创作者敏感的情丝和敏锐的眼光,二者并驾齐驱,方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该作品渗透着创作者的性灵和真率,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作品中虽无明月来相照,但我们时时会感受到空间外就有一轮圆月,它无声无息地挂在碧蓝的苍穹,如水的月光浣洗着兀兀不动的达摩,那一帧画面敲打着我们现代人的浮华,垂钓着我们童年遗落的梦想!



75、《欲寻禅尽处》,千百年来,应有无数人在追问禅究竟有没有尽处,尽处又是什么?萦绕心间,却无处问。既然如此,何不闲坐看白云出岫,炊烟绕屋,于青青翠竹处,瞥见一树夕阳斜坠,归鸟衔春意。悠悠然,心地空明如洗,真的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不是没悟禅,只缘已和禅会!



76、《素心若禅》,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品都会让人回味无穷,意象丛生。这件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冬天的老屋。外面,冰天雪地,寒星灿烂,一树银花,几点灯火。此情此景,最宜煮茶,闲看发黄的经书,去触摸最深处的灵魂。檀香袅袅,海棠依旧浓。忽然琴声横渡,敲开尘封已久的素心,不由欢喜满怀!



77、《禅意深深》,禅意深深深几许?只愿明月换我心。为什么我们喜欢禅?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只可意会的妙趣,让心无染。曾梦想于红尘烟雨中,借一剪春风,修篱种菊,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见智见性。或者如达摩一样,于斑驳的千年石壁前悟得清静心。很幸运,作品巧妙地拨动了我们遗落的梦想,故而感动不已!



78、《寸心之间见禅意》,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难闻难解,可它如蜜般引导有缘人追寻。作品用洗练的线条和冷静的思智,大胆地展现达摩的禅定境界,仿佛触手可及,然而一旦去言说却又是那样的力不从心。原来禅不可说,只可意会。作者以其玲玲寸心,赤诚地表达了对达摩至高无上的尊崇。



79、《达摩情结千百度》,少壮功夫老始成。艺术家都是用尽心血在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那份孜孜以求足以令人感动。该作品是作者的无心之得。那时,春光明媚,芳菲吐香,田野一片生机勃勃。可作者却一直在为创作题材而费尽心机,愁眉难展。一日惠风和畅,他漫步山间小路,不知不觉转入一座小寺庙。那儿有一尊慈眉善目的达摩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于是百相达摩的念头横空出世了。此件作品亦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值得静静思悟。



80、《浩缈禅心归何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世间百态,都将过眼云烟。试问何为禅?外不着相是也。试问何为定?内心不乱是也。欲达此境,不离实修。古今无数高僧大德,锲而不舍,终是如愿以偿。然而世人总觉得这是虚无缥缈的,或者是可望不可及的,从此失之交臂。其实,禅也好,定也罢,全在心,请不必左顾右盼,相信蓦然回首时,你会发现它在枝头已十分!


(雕艺创作:杨庆聪/李幼琴伉俪 ;配文:吴伟平)



链接——人物名片:


杨庆聪,男,1970年出生于“中国石雕之都”泉州惠安,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优秀人才(技能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首届中国青年石雕艺术家、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福建省劳动模范。用心灵去感受,用技艺去体现,用思想去塑造,从艺二十多年来,他不断突破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在石、木、玉雕刻艺术上均颇有造诣,其独创“造型大写意,细部小写实”雕刻技法,注重艺术“形而上”的升华,作品重在体现思想、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神韵。作品深受各界人士青睐和好评,成为收藏和馈赠珍品。


李幼琴,女,1970年出生于“中国石雕之都”泉州惠安,现为国家一级高级工艺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能手。她师从影雕大师刘碧兰,是惠安影雕第二代传承人,长期以来专心研究雕刻艺术,用纤纤巧手灵动柔美地镌刻大千世界,通过流畅、逼真的表现形式挖掘作品的内在灵气,其作品不仅构图形象逼真,而且神过于形,意融于色,情形交融,立体感强,是为雕艺一绝,在业界有很高的声誉,被收藏爱好者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阅读量 1871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