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李幼琴

【百相达摩】禅韵雕刻+精美配文(3)

李幼琴2021-12-01



21、《洞彻灵明无挂碍》,此作不计于雕琢,更倾心于它的自然——它的势与态、形与神的浑然天成。我曾举杯邀月,然月已沉醉;我欲仗剑天涯,然风已潇潇。风花雪月,只在一笑。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富贵荣辱,随我心动。只愿随风洒脱,起舞独乐。



22、《四大由来造化工》,此作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种痛心及深入骨髓的孤独。世界广阔无边,纷纷扰扰。然谁知我身置于孤寂的石岩之中,恍如隔世。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感动。内心如此强大,只因我一心向佛,满怀虔诚。孤独又如何?纷扰又如何?我看到的是怡然自得之情,心静如水之境。



23、《吾心似秋月》,此作品细润光泽但又不失粗旷豪放之美,令人爱不释手,让人感叹于作者的匠心独运,创作手法老成。而这皆源于大师之境——有精雕细琢之工,又有故纵粗糙之感。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我虽疯癫,然我一心向佛,一心向善。



24、《止语为妙》,佛所说的,一切如空中对话,世间人谁知道!佛说世界,即非世界。很多人读佛经,总觉得自己把握了要旨。其实那是心的假象,众生依然是盲人摸象。不仅佛的话无法真正抵达世人的心,就连我们平时最基本的话,也没有走向别人的心里,以致言多必失成为常态。这是语言乃至文字的无奈!所以止语为妙。认清这一点,我们才不会舍本逐末,才会真正从自己的本心下手,学会观,学会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这才是最重要的!观达摩,得此理,幸甚矣!



25、《别有洞天》,该作以砗磲为材料,独出心裁,且善于留白。作品温润祥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达摩来东土,心怀慈悲,义盖云天,发上等愿,为度众生。正是: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26、《善为天下先》,诗云:只因馨香重,求者遍山隅。佛法经久不衰,无数众生为之顶礼!此作给人以心的宁静,处变不惊的淡然。不知不觉中,你会少了一分忧烦的心绪,多了一份内心平静的欢愉。古人说,此心不动,就叫寂;不染教法,就叫静。而这一切都应归于善。善者,佛法之始。我们当以善为乐!



27、《佛法如蜜》,此作自然大气,浑然一体,让人看到的是,随心的洒脱,随性的怡然自得。作品简单勾勒,于粗犷中别有一番风味,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大胆探索和追求,也印证了“人人皆有佛性”的至理真言。佛家说,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成佛。不是吗?



28、《钵开云雾》,达摩当年只履西归,留下的是大智,从此以后大乘佛法恩泽天下。世人追求翩翩之势,超然物外之感,然而一切皆源于心性。祖师传佛法亦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他为世人拨开云雾,还原本真,功在千秋!




29、《风雨不动安如山》,此作亲切自然,空灵平静又妙趣横生。外止诸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相与无相,辩证在心。达摩稳坐石上,面对明月清风,当下悟道!



30、《佛智深如海》,这是一位坚定的苦行僧,历尽千辛不改其志,只因一心向佛,只愿得那一丝禅机。所谓胸中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于熙熙攘攘中坚持自我,追求那灵山的佛光。作者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执着与追求,是对佛理的向往与崇敬。


(雕艺创作:杨庆聪/李幼琴伉俪 ;配文:吴伟平)



链接——人物名片:


杨庆聪,男,1970年出生于“中国石雕之都”泉州惠安,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优秀人才(技能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首届中国青年石雕艺术家、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福建省劳动模范。用心灵去感受,用技艺去体现,用思想去塑造,从艺二十多年来,他不断突破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在石、木、玉雕刻艺术上均颇有造诣,其独创“造型大写意,细部小写实”雕刻技法,注重艺术“形而上”的升华,作品重在体现思想、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神韵。作品深受各界人士青睐和好评,成为收藏和馈赠珍品。


李幼琴,女,1970年出生于“中国石雕之都”泉州惠安,现为国家一级高级工艺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能手。她师从影雕大师刘碧兰,是惠安影雕第二代传承人,长期以来专心研究雕刻艺术,用纤纤巧手灵动柔美地镌刻大千世界,通过流畅、逼真的表现形式挖掘作品的内在灵气,其作品不仅构图形象逼真,而且神过于形,意融于色,情形交融,立体感强,是为雕艺一绝,在业界有很高的声誉,被收藏爱好者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阅读量 1609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