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享图标必须300*300
资讯 - 李幼琴

【百相达摩】禅韵雕刻+精彩美文(6)

李幼琴2021-12-01



51、《境由心造》,人间正道是沧桑,同样的,艺术高层次的美亦在沧桑感,而非那种外表的光鲜亮丽或完整性。沧桑是一种成熟,它的美在于精气神,即思想性的高度融合和由此产生的震撼力。艺术的真善美,归根结底就是力!它像光源一样,笼罩四周,让欣赏者浮想联翩。该作品以其沧桑乃至苍凉,给人美的享受。佛说,万法唯心现量。世间一切都归于本心。一个人,一心窗,一世界,如是而已!



52、《道心一明月》,踏雪寻梅,独与天地往来,这是贤者的豁达。说明思想自由才能带来内心的恬静。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追求道法自然,孜孜求证悟道,虽九死亦不悔。应知人的孤独不在于形单影只,而是内心的痛苦。心有重负,何日能舒展?高德云:道心一明月,人境几浮云。世事荏苒,变化无常,如浮云一般来来去去,唯有沉淀下来的思想才会像明月一样朗照。有思想的人不会孤独,不会随波逐流。这是该作品给人留下的感悟。



53、《弘道养正》,作品静中有动,清气袭人,大致如《晋书·陶潜传》说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艺术之美在于真,真方有趣,方能给人以会心一笑。该作品的意境让人想起古诗:“萧萧烟雨夜来深,如梦轻云结晓阴;一径春泥沾箨粉,嫩梢秀发出丛林。”意境只能心领神会,而思想却给人豁然开朗。弘道,是君子重任;养正,是君子修为。二者合璧,是谓贤者。



54、、《愿解如来真实义》,创作者呕心沥血共同创作了百件达摩系列作品,除了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外,还呼唤当代人应敢于担当,有儒家兼济天下的抱负和佛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博爱精神,能为建设人间净土而努力。“愿”为行动提供方向和力量,同时也要有智慧,如此才不会蛮干。佛法即是心法,如来本相归于心,当解其中微妙义。破除疑惑,当下明白,就会放下执着,走向大爱之路!



55.《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佛法难闻亦难解,需下一番苦功夫,即便如此,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还是常常磨砖做镜,终不得其妙义。“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屋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寻与登是悟道的途径,需要大无畏精神,古往今来多少人欣然前往,总是空手而归。正因其难其苦,我们才赞叹那些得道高人。达摩便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56、《万法归心》,观之,静默,脑海里浮起这样一幅画:室雅楠香,海棠依旧,独对孤灯,写下千年的诗行,亦是寂寞的心灵旅行。外面夜虫低吟,琴声横渡,明月朗照,小桥边一叶扁舟只为你停泊。你悄然起身,默默推门而去,泛舟绿水,独钓一片丹心。月华如练,千里澄怀,潺潺水声中你明白了世间的一切终是要回归本心的。心即一切,一切即心,回归了心,超越才有可能。



57、《道法自然得禅趣》,从作品的简逸和朴厚来看,创作者是崇尚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和朴素单纯的心性流淌,故而情趣颇多。老子说“大巧若拙”、“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还有“天然无雕饰”,都在讲自然之美,它应是艺术的至高境界。显然的,创作者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以一颗诗意之心,在丰富的综合素养基础上去追求和探索“亦古亦新”的佳作。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体艺术品格的一种外在诉求。



58、《诗意栖居》,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作品虽以达摩为题材,但我们愿意把它当成一首诗来阅读,更愿意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来追求。诗意的生活,那应当是浪漫和风雅的生活,它注重外界的宁谧和简淡,远离了浮华,心无所挂,适意甜蜜。它是诗人和哲学家所向往的,是艺术家努力想表现的精神世界。它离我们很近,可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远离它。这是时代的悲哀。所以创作者的百相达摩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9、《古色今香》,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的形式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情感来激活,艺术就会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艺术创作时,需要创作者把情感注入到作品当中,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想象空间。静观该作,情真意切,浮于线条之间,既有古味,也洋溢着现代气息,真乃“古色今香”也!达摩悟道的大无畏精神,亦将通过作品发扬光大,传遍四方。



60、《何处不清风明月》,“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苏东坡夜游承天寺发出了如此之感叹。可谓振聋发聩,引人思悟。是啊,闲心在,何处不清风明月!坐望达摩,放下尘心,归无所得,一派悠然自在。窗外,清风剪剪,月凉如水,幽泉小榭,岸芷汀兰,寂静处,飞起沙鸥一片!人生到此应无悔了,皆因闲。创作者亦是以闲雕心,铅华尽洗!


(雕艺创作:杨庆聪/李幼琴伉俪 ;配文:吴伟平)



链接——人物名片:


杨庆聪,男,1970年出生于“中国石雕之都”泉州惠安,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优秀人才(技能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大师、首届中国青年石雕艺术家、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福建省劳动模范。用心灵去感受,用技艺去体现,用思想去塑造,从艺二十多年来,他不断突破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在石、木、玉雕刻艺术上均颇有造诣,其独创“造型大写意,细部小写实”雕刻技法,注重艺术“形而上”的升华,作品重在体现思想、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神韵。作品深受各界人士青睐和好评,成为收藏和馈赠珍品。


李幼琴,女,1970年出生于“中国石雕之都”泉州惠安,现为国家一级高级工艺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能手。她师从影雕大师刘碧兰,是惠安影雕第二代传承人,长期以来专心研究雕刻艺术,用纤纤巧手灵动柔美地镌刻大千世界,通过流畅、逼真的表现形式挖掘作品的内在灵气,其作品不仅构图形象逼真,而且神过于形,意融于色,情形交融,立体感强,是为雕艺一绝,在业界有很高的声誉,被收藏爱好者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阅读量 1795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