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漂移,穿越障碍,高速冲刺,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一辆辆赛车从眼前划过,极快的节奏和刺耳的蜂鸣声,你会以为是F1方程式赛车场吧,其实那是车辆模型大赛,是缩小版的“F1”。
曾经,“燃烧太阳”“天王巨星”……这些在80后、90后甚至00后记忆里耳熟能详的车辆模型名字,皆如动漫书里遥不可及的梦。而今,这群少年也拥有了自己的“冲刺流火”“飞雪荧光”,轻车熟路地驾驭着这些“神兵利器”,奔驰在赛场上。
在温州,痴迷这项运动的,不仅有孩子,还有一位退伍军人,他不仅自学模型装搭,更是成为了车辆模型的优秀教练员,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赛道上竞速驰骋。
从手工到模型
童建兵来自金华,1994年12月入伍在温州边防服役, 2008年转业来到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曾做过办公室行政,又因平时喜欢做做小手工,且作品有模有样,就给孩子们上起了手工艺课。
在学习手工艺品制作期间,包括纸艺花卉以及绳艺等作品都收入在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库中,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也是对童建兵手工艺品创作的认可,他也玩出了名堂。
玩中学,学中玩。有一天,孩子们的航模课程吸引了童建兵,“军人出身,对汽车啊、飞机啊、轮船啊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入了坑。”慢慢地和孩子们一起装搭赛车,赛场比拼,童建兵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玩着玩着,童建兵也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课程很丰富,但是当时我们只有两个班级在上课,跟不上当时全国的航模运动发展节奏,航模运动在外地是很受欢迎的。”
为了改变现状,童建兵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发现虽然很多家长很看好模型运动,却因为孩子在该项目上没有取得好成绩而选择放弃,另外缺少一块标准化的场地供孩子们比赛训练也是重要原因。于是,童建兵下决心改变现状。
场地从无到有
为了改变现状,童建兵做了很多努力。先是在车辆模型装搭上下功夫,向行业内前辈请教,还赴各地参赛感受。很快,他成为了车辆模型的辅导员,并在2015“中天杯”浙江省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荣获优秀辅导员。
自此,童建兵开始真正在航模事业上启航。为了孩子们能在技术上有所提升,童建兵寻寻觅觅,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有限的场地中向领导争取到了一块地当做训练场地,“这块场地下面原先还是化粪池,后来经过改造成为车模和空模的训练地,虽然不规整,但是总归是有块训练的地方了。”
平时,他们布置的赛道形状与F1赛道极为相似,虽然尺寸成比例缩小,但弯道的夸张程度、纵横穿插的复杂程度,以及坡度的陡峭程度,相比F1更有难度也更惊险。
有了训练场地,加上青少年活动中心对航模运动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了航模运动专业训练。从最初的两个班级,三年时间扩增至现如今的二十多个班级,这让童建兵越干越有信心。
而真正让航模课程受到孩子和家长们欢迎的原因就是外出比赛获得好成绩,学员、家长、老师一条心,信心倍增,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童心航模俱乐部”的成立。
童真童趣童心
2019年 9月“童心航模俱乐部”正式成立,面向全市对航模有浓厚兴趣的优秀青少年。“1—2年级的孩子可以打基础,从3—4年级中挑选苗子到俱乐部参加市级比赛,而更高年级的学生则冲击省级或国家级的比赛。”三年时间,俱乐部建立了梯队,在各项赛事上摘金夺银。
参赛不仅是检验平时的训练结果,也考验着孩子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但赛场内外,童建兵是比任何人都辛苦的一位。“夏天晒得像‘煤炭’,冬天的双手都冻僵,但看到孩子们站在领奖台上,一切都值得了。”童建兵说道。
在俱乐部的荣誉墙上,满是奖状奖杯,俱乐部成立至今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多年来获省、市级团体奖项100余个,省、市级个人奖项900余个,其中俱乐部学员张孜诚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运动健将称号,还有国家二级运动员3名,优秀运动员5名,温州市十佳航模少年12名。
“航模运动不但可以扩展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和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虽然人已步入中年,但在心爱的模型事业上,童建兵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教孩子玩航模,和孩子们一起玩航模,如今,为了将航模运动推广,更是助力“双减”,童建兵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公益课程。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爱上航模运动,一起玩起来,一起体验那无限的“模力”。
商报记者 徐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