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科普 | 少数民族剪纸:云南傣族剪纸具有典型的文化多样性

工美集2021-04-09
      傣族剪纸是云南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傣族人民现存文化的象征、标志和基因。傣族剪纸具有典型的文化多样性,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



      起源: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州的傣族地区,受到小乘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在傣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全民信仰佛教的局面。



      傣族人民崇拜的自然物质与自己民族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必须祭拜、祈求保佑。而纸能通灵,他们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于剪纸物象的表达,祈求神灵的恩赐。



      在云南,几乎每个村寨的傣族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人能剪纸。傣族剪纸带有强烈的个性、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已经成为傣族民俗文化的一种形象载体,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特色:



      傣族剪纸分为传统祭祀剪纸、连环画故事剪纸、金水漏印、立体剪纸等八大类,多用于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 龙亭以及居家装饰等。



      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技艺:   



      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点,一般可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有稳、钻、灵、活的特点,一次可凿五十余层纸。



      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傣族剪纸的魅力表现于它千丝万缕的线条,有的线条表现得浑厚、稚拙,有的线条秀丽、灵动,有的用阳刻线组成刚毅而富有弹性的风格,有的用阴线刻线产生内敛而圆润的效果。



      在技法上,他们吸取了中原剪纸的“线线相连、线线相断”的传统表现手法,主要是以线和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形成了阳纹时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刻时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使得剪纸图案形式具备了一些美的规律,出现了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吸取了周边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皮影和剪纸的造型特点,装饰效果强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傣族剪纸

作为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创造并提炼的感性生活情态和艺术样式,
是傣族人民对自己生存物质
和生命繁衍获得保障而想象和追求的
有形物质与精神结晶,
它无时无刻与傣族百姓们的生活

发生着对话、交流、交织、碰撞与回应。


      (声明:本文章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阅读量 8440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