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和焕:诗意定窑之——定州红瓷
和 焕 简 介
和 焕,1957年生于河北曲阳,大专文化。现为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定窑研究40余年,对定窑印花、剔花等传统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理论,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创新、丰富了定窑剔花、印花艺术,在传统定窑剔花基础上,大胆设想,勇于探索,在刻、印、剔诸技法融合中将现代浅浮雕的立体效果巧妙揉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定窑雕花艺术语言,成就了独具一格的和氏雕花技法,成为当代著名的定窑剔花、印花技术专家。其作品常以经典形式和个性理念进入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出版有《定窑装饰纹样》、《和焕定瓷作品集》、《话说定窑》、《和焕诗词》等个人专集。
您见过定州红瓷吗?它有多美?美不可言,有诗为证:“君不见,昔日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日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这是宋大诗人苏东坡《试院煎茶》诗中的两句,只一个“定州花瓷琢红玉”,就迷倒了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定瓷文化的热爱者,探寻者。
定窑红釉盖碗
然如此美妙的定州红瓷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以致后来明代著名的戏作家、养生家、藏书家高濂,乃至嗜瓷如命的清代乾隆皇帝都产生质疑。可见宋时红釉其生产难度之大和产量极低,因此成为珍贵而稀少的难见之物了。
红定钵(蔺占献)
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万物复苏。50年代初周总理指示恢复历史名窑。龙泉窑,汝窑等率先进入研制阶段。70年代中期定窑上马,至今已走过40多年的恢复历程。随着一些生产技术难题的不断突破,红釉成色之难题已迎刃而解。千年定州红瓷之迷,亦雪化冰山,显露峥嵘。
定窑红釉梅瓶(蔺占献)
陈文增先生在他的《定窑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定窑红瓷,是宋代色釉生产中一个非常名贵的品种。黑定,红定瓷均属一种釉色的窑变。另介乎于黑定,红定之间有一种紫定,它是在黑定烧成的基础上,提高温度而形成的。”
红定盘(蔺占献)
1998年,我们完成了河北省科委计划内项目“定窑陶瓷色釉及艺术瓷产品”的科研项目,突破了色釉生产的技术难关。2001年,我们曾成功烧制一块红釉的绝世真品——“岁寒三友”红定印花盘。
红定“岁寒三友”印花盘
(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合作)
这件作品在我写的《话说定窑》一书里有这样的描述:红定“岁寒三友”印花盘,为定窑印花新产品,红釉呈色之代表作,是定窑恢复30年难得一遇之珍品,当时估价1000万人民币。此件红定,色泽莹潤,沉稳大方。成型为手拉坯,陶范拍印而成。胎体薄而有致,装饰典雅考究,与苏东坡“定州花瓷琢红玉”有异曲同工之妙趣。当时这个色定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蔺占献先生,如今20年过去了,在色定的研制与拓展方面,他的弟子王树昌已游刃有余,除黑、紫、红单色釉外,更有兔豪,油滴,金丝,黄菊等等众多绚烂多姿的色定花釉,以艺术瓷或日用品等不同形式,占据了公司销售柜台的抢眼位置。
红定瓶(王淑昌)
现在看来,苏东坡在《试院煎茶》中描写的“定州花瓷琢红玉”,不仅仅是一件美若红玉的定州红釉茶器,或许应该是一件印有花纹的定州红瓷印花茶盏。诗中一个“琢”字,正恰是对定窑印花工艺雕琢之艺的全释。作为诗人、书画家、美食家且在定州做过官的苏东坡对当时定窑花瓷的概念亦不会错误,而曾参与定窑印花工艺制作的今人,我想,我们的认知应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声明:本文章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