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年会专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37届学术年会纪要(二)

工美集2023-11-15

民间丨民艺丨民生丨民众

—ZHONGGUOMINYI—






从乡土再出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37学术年会 

会议纪要(二)学术论坛·上


本届学术年会期间进行的第七届民间工艺美术论文“乡土奖”评选活动,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乡土性”为主题,设置历史文脉、田野谱系、文化生态探索三个议题,旨在探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命题下,推动民间工艺美术内涵建设、学理建设的渠道和方式,助推新时代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征稿通知发出后,会员们踊跃投稿,共征集到100余篇论文。本届年会学术论坛特邀8位优秀论文作者进行宣讲,分上、下两场举行。上半场论坛由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王伟主持,专委会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作论文评议。


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王伟主持上半场学术论坛


专委会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作论文评议


 一、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论民间工艺美术乡土性文化生态的当代变迁》
论文概要:诞生于乡土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属于农民的艺术,基于传统手工业发展进入市镇创作、生产进而成为市民的艺术。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民间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乡土本色和民间归属。现代化推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曾经在市镇中繁盛一时的民间工艺美术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他分析了现代科技因素介入后,传统手工艺术造物逐渐融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生态不断变化,从而推动民间工艺美术持续不断地吐故纳新。
论文评议: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乡土性自身特征及历史演变进行探讨,从而力图分析变迁背后所隐藏的多元历史和社会原因。作者的论点放在了“乡土”“民间”和“技艺”三个方面。“乡土性”的形成是人类生活基于自然环境不断探求和相互磋商的结果,体现了自然条件与社会人文之间的内在关联。乡土性是中国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也是其艺术语言和艺术气质生成的内在要素。接下来,作者从“民间”的社会学视角切入,力求对中国民间美术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探析,当代语义中的“乡土”与“民间”是互为表里的,两者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生发与存续提供了稳定环境,当然,在时代语境的变迁中,“乡土性”和“民间性”都已今非昔比。在第三节中,作者从民间美术技艺的角度对文化生态进行探讨,作为技术知识的手工技艺,它是社会生产力变化的温度计,在中国社会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民间美术的生产方式无疑的较为显化的观测路径。从而,本文在最后宣示了“手工艺造物既是物质生产也是精神建构,当下民间工艺美术发展必然是标记当代中国人日常审美意识和中国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刻度”的认知立场。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梁川作学术发言


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何卫平  
《劈山救母——“宝莲灯”题材新年画的工艺文脉与图像生成》

论文概要:该文将各地方剧、皮影戏、木偶剧的广泛传播的传统戏曲《宝莲灯》故事同民间工艺美术相融合,以民间刺绣、剪纸、雕刻中呈现的“劈山救母”情节为例,阐述民间艺术间的相互影响。论述了在新年画主题创作中,“劈山”的武力行为逐渐被弱化,大团圆式的母子重逢成为核心主题。通过对《宝莲灯》历史文脉的梳理,探讨新年画题材的工艺文脉、文化空间与图像生成。兼论社会思潮同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文评议: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切入,借助新年画的叙事脉络与图像生成,就神话故事与时代语境的关系进行了颇有意趣和见地的探讨。在长期的历史流脉中,传统神话故事基本定性,但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其社会功能必然会因时代文化的建设需求而产生调整,从而显现当下文化建构对传统资源改造和再利用的意图及手段。本文首先从神话故事生成的人类学角度,对“劈山救母(宝莲灯)”中所深含的“恋母情节”和“救母文化”进行分析,从而为后面的社会主义文化改造埋下伏笔,以便通过比较来凸显“工艺文脉和图像生成”的内在原因。作者对“劈山救母”题材年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艺术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劈山救母”新年画的叙事方式和图像生成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具有现当代思潮站位、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表达功底的论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何卫平作学术发言


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张传寿  
《立春礼俗传统中的“春牛图”——以清末〈春牛图〉为例》
论文概要:传统《春牛图》不仅是农耕社会官方推广立春礼仪的经典图像,还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图像和题材,一般用于官方及民间立春相关的礼俗活动。在下移民间过程中,《春牛图》出现了诸多以礼随俗的适应性改变,更契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与理想诉求,在尊崇春令宣导立春礼仪、强化农耕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民间艺人开展图像营构背后的巨大创作热情与丰富的审美向度,通过象征与隐喻手法表达着规劝农耕、昭示丰稔、辟邪祛瘟、纳福迎祥、伦理教化等多重功能。
论文评议:本文从图像分析的角度切入,结合民俗学方法,以清代末期数幅《春牛图》为对象,较为深细地分析了图像生成及其与节气民俗之间的深度关系,进而揭示中国民间美术图像、功能及文化内涵与生活传统之间的关联。作为立春鞭牛习俗的一种图像符号,《春牛图》是勾连人、神与自然的媒介,因此,其在文化符号学上的生成缘由以及社会功能,都是本文着意要探讨的主要议题。作者笔触细腻,抽丝剥茧,在层层厘清图像视觉与行为仪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为读者揭示了中国民间美术图像生成的历史文脉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幽微链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张传寿作学术发言


四、中国艺术研究院  曾文琦  
《中国民间美术理论的奠基者王树村民间美术思想探究》

论文概要:探析中国民间美术理论的奠基者王树村的中国民间美术思想,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学术参考价值。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调查和研究,对王树村的艺术生平进行回顾与总结,梳理总结出王树村民间美术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审视时间与空间,构建史学观”“关注生活与风俗,强调民俗观”“传承使命与责任,弘扬民族观”。王树村丰硕的理论成果奠定了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的基础,让民间美术价值得以凸显,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评议:本文第一节中,首先对中国民间美术与民俗学的缘起关系进行了交代,接下来,基于时代语境和学科发展的背景铺叙,作者对王树村先生的学术历程进行了概述,其中,就王树村先生与年画研究的细节进行了重点交代,凸显了王先生在年画研究上的巨大贡献。第三节为本文的重点部分,作者结合王树村先生的著作,对其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思想进行了剖析,凝练了王先生侧重将年画研究放置于民俗语境中进行功能审视的研究特点,另外,也肯定了王树村先生在民间年画实物收藏及学科建设方面的首倡地位。可以说,本文的材料搜集周详、叙述平实、立场客观,如果能在王树村先生民间美术研究思想的概括和论述方面再做斟酌和提炼,本文将会更加精彩。


中国艺术研究院曾文琦作学术发言


阅读量 835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