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新闻

易水河岸的绮丽诗篇--易水砚

工美集2018-10-24

      提到易水,很多人会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毅然决然、勇敢无畏的背影被永远镌刻在了易水河畔,易水从此有了故事,原本普通的河流也有了几分慷慨悲歌之意。历史上,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还因出产“易水砚”而闻名于世,无限的诗意在易水岸边蔓延……

      易水砚,也称易砚,产于河北易州(今易县),中国传统十大名砚之一。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为中国制砚之鼻祖。


      《墨使》、《易州志》同载:“祖敏本易州人,唐时墨官也。其法以鹿角胶煎和之,名闻天下。”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制作出了奚砚,即今天的“易水砚”。到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硅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李姓,由易州迁居歙中,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以后易水制砚技术再传至广东肇庆出现端砚,有“南端北易”之称。

      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紫翠玉黛,古砚生辉

      “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以及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绮丽诗篇。

      易水砚石料取自易水河南岸黄龙岗和西峪山,是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石料间天然形成紫绿色层次,或黄色斑纹,或是暗紫、碧绿等色彩叠积,名字也极美--“紫翠石”、“玉黛石”。石质细腻、温润、厚重,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制砚所必备的发墨、储墨、润笔、励毫四大优良特性。

      易水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技法分为平雕、立雕、浮雕、 阴刻、镂空、透雕等,结合绘画、雕塑和书法,因产地靠近京畿,历来雕刻风格受到皇家文化影响颇大,注重用工,显得雍容华贵,大气磅礴。与江南和华南的端砚歙砚的纤秀相比,易水砚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更具大气稳重之态。

      制作易水砚的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定型、设计、粗雕、细刻、打磨、封蜡等 12 道工序。千百年过去了,砚师们依旧秉承古法,满怀对自然以及传承文脉的敬畏,因材施艺,巧妙利用石料上的天然纹路,雕出人物、花草、龙凤、鸟兽等造型或饰图,其刀法精细,形态逼真,造型古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时光的熔炉中,从山林到书案,一块石头也许等待了上亿年,才从砚师的手中,修成正果,盛放我们的跃动浮躁、安稳踏实,和人间的百味杂陈。萧萧易水,群山似阵,每天都有送别在此处发生,当然也少不了相遇。

 

百年老号,文脉隽永

      如今,易水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马强,让大家得以领略易水砚制作技艺的魅力。

      马强出生于传统雕刻世家,马氏家族在易水有一百多年制砚历史,家族有始创于清代道光丁酉(1837)年的“宝研堂”,他14岁开始随父辈学习易水砚制作,19岁时作品‘竹节蜥蜴’获得河北文化厅授予的“河北民间美术大王”称号。

      他对易水砚的俏色(利用天然色泽进行雕刻)和石眼(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的利用达到了巧夺天工的意境,开创了易水砚俏色的先河。

      谈及石材,马强说,玉黛石层次分明,适合雕刻浮雕风景、人物和动物。紫翠石有天然石眼,每一颗石眼的点位、排列、运用,不做到心中有数就如同进入迷雾之中,加之紫翠石眼若隐若现,有时候雕刻构思已好,可能底部又有石眼出现,不得不改变初衷,创意随之改变,对砚师来说极具挑战,正所谓 “心中有乾坤,方得始终”,这也是紫翠石精品少之又少的原因。

      马强的代表作“吉星高照”就是紫翠石珍品,历时 3 年雕刻而成,实属罕见。石料有天然石眼 1199 颗,雕刻星云漫天,四海升腾之势,云随星转,星随云动,天地浩瀚。

      2015 年,马强大师参加了文化部在中国美院举办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计划”,今年又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今年6月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京津冀非遗联展上,宝研堂设计雕刻的精致的易水砚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文化和旅游部项兆伦副部长、非遗司陈通司长、北京市文化局陈冬局长、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等领导来到易水砚展台,详细询问了易水砚目前石料开采现状和传承情况,对宝研堂扶持贫困家庭、带动技艺传承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宝研堂一直践行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马强认为,非遗需要活态传承,传承人一手托着历史,一手托着未来,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适应当代生活,才是出路。

      新时代的宝研堂致力于把雕刻融入当代雅致生活,传承中国生活美学与传统雕刻技艺的创新,使其融入当代生活,几十名优秀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团队,拥有几百位顶级工匠,为这个百年品牌注入了活力。

 

      高端砚台方面,宝研堂精益求精,好料配好工,产品极具收藏升值价值,海内外客户争相购买收藏。另外,宝研堂还在砚台技艺基础上创新,发挥自身优势,雕刻文创衍生品,易水砚技艺雕刻的茶盘和茶丞(放紫砂壶的工具)打开了市场,受到了茶友的喜爱,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让雕刻融入了当代雅致生活。

      笔墨纸砚看似离我们远去,实则早已化为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电子给不了的宁静安然,它们能给。一砚在案,书香儒雅之气便扑面而来,伴随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路走来,墨池静养着读书人的灵魂,墨香给尘世中的人们以无限慰藉,而沉稳厚重的易水砚,弥足珍贵。

 

阅读量 19786
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