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有这么一家子,一家四口都是艺术家,没错,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一家,妻冼艳芬,女钟婉尧,儿钟宏亮,夫妻双大师,儿女两新秀,真乃是“钟门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中国的文化长河里,一门出几位名家,不是独有的现象。但均以“一门三杰”居多。秦国有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为秦国平定四方、吞并六国、巩固边疆,厥功甚伟;楚国有项燕、项梁、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家;东汉有班固、班昭、班超,亦文亦武,投笔从戎;三国魏有曹操、曹丕、曹植,吴则有孙坚、孙策、孙权,一边是建安七子中,曹氏三父子独占三席,一门两帝,文治武功领一代,一边是江东集团,独霸一方,与魏蜀成鼎立之势,连曹操也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外三国还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均是大略之才;西晋有张载、张协、张亢,开创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体”;而北宋苏家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是最值得称道的,他们才高八斗,唐宋八大家独揽三席,以苏轼成就最高,乃一代文豪,后人对其父子不吝赞美与羡慕之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而国外大仲马说他最好的作品是小仲马,可惜了,没另一个小小仲马。
古今中外纵横比较,钟门“二代四杰”确实罕见。以“艺术家的家庭个案”来研究石湾陶塑史,以点带面,不失为一种立场,一种角度,一种方法。“艺术家的家庭,也是作品”,钟门“二代四杰”以“四种风格各异的艺术风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并非“流水线的工匠家庭”可比拟的。首先是钟汝荣成功把中国人物画的“十八描”融入到陶瓷艺术中,并开辟了“以画入陶”“戏曲入陶”“绘塑”“刮塑”等石湾雕塑的多个延承方向,同时也形成了他立体多元的“钟氏陶塑”。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山鬼》甫一露面,就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兴趣,尤其是陶艺评论界的热议。三十多年来,他的《山鬼》从第—代到第五代不断推新,从他把中国传统神话人物用新的漫画形式来表现,到其造像的夸张、变形,再到人体艺术与石湾公仔的结合,兼有西方雕塑的格体和中国陶塑的神韵,他选择了“复古开今”的革新之路和“中西合璧”的艺术实践,他重色彩、重意、象重诗意的陶塑语言超越了传统的规范,超越了人们的“定式思维”和“颠覆思维”,并丰富和发展了“钟氏体系”。
钟汝荣一直深研美术各门科的精髓,同时又背离了石湾陶塑惯有的面貌及表现方法,他的“以画入陶”系列——《八大山人》《江南可采莲》《杨州八怪之金农》《张大千造像》从选题、造型、结构、技巧、风格、釉色等各方面,都彰显出新颖活泼、意境开阔、独具匠心的特色,并糅合中国画的构图、写意、线条、白描、勾勒等表现手法,以及传神写照、相由心生的传统绘画美学观引入石湾陶塑的捏塑、雕塑、捺塑、贴塑的创作中去,并将西方雕塑的圆雕、浮雕、透雕等艺术形式,以及对明暗、光感、色彩的运用,呈现出了非常具有个性化的“意象陶塑”。与其说他“钟氏陶塑”的人物“变形”,而不如说他在刻画对象时因“得意”而“忘形”。每一个“钟氏陶塑”形象之生成,或者说“变形”之产生,往往出之偶然,超越感官经验,是心灵感受及情感涌动的投射。而他的“戏曲入陶”系列——《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花和尚—鲁智深》《钟馗嫁妹》,把戏曲脸谱结合石湾陶塑人物造型理念刻画神韵,以釉绘服饰纹样和刻纹图案,突破了石湾陶塑用釉施彩的传统方法,又开创了“戏曲陶塑”艺术的新门类。此外,还有“科幻入陶”、“动漫入陶”系列——《女媧炼石》《山鬼》《钟馗乘龙》,“诗意入陶”系列——《一树梅花一放翁》《独钓寒江雪》《风雨不动安如山》,钟汝荣如此多元的创作实践,不只是丰富和拓展了石湾陶塑的语言,更是对作品精神力量的强化,实现艺术语言和精神性表现的高度统一。他在中西艺术的互融渗透中,为石湾陶塑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及品格,做出了令人称道的可贵探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业绩。
钟汝荣还让以往只能摆在家里的“石湾公仔”走向室外,到户外展示,这对石湾陶塑在各地的推广意义深远。比如为石湾陶瓷博物馆创作的《门神》,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对陶塑浮雕门神,由设计到煅烧历时近一年,作品高2.76米,宽1.45米,在500多年的南风古灶一次烧成。《门神》不仅使用了石湾胎骨出毛的传统技法和瓦脊公仔的贴塑装饰手法,还加入了西方雕塑块面的表现手法以加强画面的体积感,并在彩釉方面采用了现代压缩喷枪代替毛笔进行喷釉,打破了以笔施釉的传统工艺,又有着佛山木版年画生动的造型特征和古朴的色彩效果。是啊,钟汝荣希望自己的“钟氏陶塑”表达出人文关怀的精神、民族的气质、当代文化的深度,以及人类审美的教养。他追求的艺术理想及境界,不是口号式自我标榜,而是躬耕亲为的艺术实践及生命觉悟所得。钟汝荣作为异军突起的新陶塑派,可贵的是他的艺术历久弥新,永远在探索中攀登前行。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感受到一位杰出艺术家的情怀与抱负,感受到我们所处时代人的生命力量!
大河寻源,艺术探家,我们再来认识冼艳芬,她是钟汝荣的夫人,以“石湾微塑”闻名, 对于当代石湾陶塑艺术发展不无启示的是,夫唱妇未必随,珠联却可壁合,因此,我认为研究当代艺术现象,也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家庭语境”中去考察,或放在“艺术伴侣”线索上来追溯这些艺术现象的关联性。钟汝荣与冼艳芬是一条大气与小巧、浑重与轻灵、粗野与柔和编织成的强度的视觉线索,虽然交织在他们具像艺术中的规律、秩序、和谐、平衡是我们审美的需要,但他们的不同、冲突、互补、较量的内涵也是我们一种另类美学需要。
冼艳芬的“石湾微塑”尤以《万佛朝宗》和《千手观音》让人叹为观止,此两件作品缩寸成龙,以小见大,能咫尺见方圆百里的气势,其中《万佛朝宗》大小佛像多达11368个,《千手观音》则集1080只不同形态的手于一身,其幻觉效果明显越出了视觉的职责边界,巧妙地将“石湾微塑”的绘画性维持在它二维的领域之内,突出它隐在三维之中独一无二的平面性。尤其是《千手观音》其千手图像的围合形状,是一种与戏剧艺术共享的视觉效果。而冼艳芬的《树色显风华》则以四季树色榕树之翠绿、胡杨之金黄、枫树之丹红、柏树之青蓝,去表现我们气势磅礴的“锦秀中华”,岭南以榕树掇以水乡的水牛、白鹭、水寮,边疆以胡杨点以骆驼、绵羊、白鹤,中原以枫树辅以鹿与灰鹤,还有草原的骏马和丹顶鹤,在构图布局上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元素和艺术感染力,从而奠定了把陶艺盆景与微塑艺术形成一体的艺术风格。
冼艳芬的“石湾微塑”是想象力通过高度概括和极限浓缩来让无限出场,力图越出边界去肯定性地表现那些不可同场的万物,冼艳芬仿佛一个西方的“幻术师”,将东方的“天人合一”融合在方寸不盈尺的空间里,外在形式结合心灵感受,演绎再造,彰显石湾陶艺中独具特色的微塑艺术。她能捏塑出4毫米米粒大小陶瓷人物的绝活,一个火柴盒能装上二百多个姿态各异的山公人物。
其女钟婉尧、其儿钟宏亮,在广泛、严紧、学术、继承和创新的实验中,又表现出两个迥然不同的创作方向,这在“艺术这一家子”中就显得意味深长了。石湾的传统陶瓷艺术使用了一团泥,这团泥非常古老。无需高贵的条件,一团泥,一炉火,就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精神世界,足以诉说自身与世界的深层关系。钟婉尧和钟宏亮深谙成器之道一为天工,一为人巧,作为手造之物,如何摆脱匠气的格局,免于燥气与火气的痕迹,把握色彩晕染的层次,早已不是当代陶瓷艺术家的用心之处了。所以,当我看到钟婉尧的《风潮云舞》,无数钢管上六个白瓷少女姿态各异,通过这些富有创造性的“装置作品”与“陶塑作品”所形成的“器”,接近、窥探“道”的真谛,这便是钟婉尧对由“器”载“道”的诠释。还有她的《麻姑献寿》和《牡丹仙子》等女性题材作品,尤其是《幻夜》,其浪漫主义背后的思想光谱,仍叫我低迷不已。伴随着她这些作品浪漫的、美学的和艺术的冲动,让她获得与父母不一般的灵感和审美气质。这很重要。毫无疑问,她与其弟钟宏亮,在这一家子肩负着特殊的严峻的使命,呼唤着艺术的重建与观念的更新。所以钟宏亮偏爱彩瓷画,为了与家人的艺术成就区分开来,也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艺术修为,他独自一人前往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也即如今的景德镇陶瓷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进修,后又回到母校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一年的雕塑。钟宏亮的彩瓷画《大漠金秋》《岁岁傲苍穹》《万年胡杨》《玉颜春红》连夺金奖,他的瓷画作品则多呈现为大写意作品,在光滑且不吸水的瓷盘上,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皴法和油与水变幻肌理表现出江河湖海、沟壑云腾的效果,在工艺方面,他的画作仿佛与釉面融为一体,晶莹而不激进,凝重而不呆滞,这是钟宏亮彩瓷画艺术的最大特色。不要以为他专于彩瓷画,而疏于甚或不问石湾陶塑,其实他的《苗岭悦歌》可曾获第二届“chian.中国”陶瓷大赛铜奖呢。
最后,我只能惊叹艺术在这样一个家庭单元中,他们互相影响,却大放异采,温暖倍增。海德格尔说,任何艺术作品中都有它的物性。但我却在这一家子,感受到他们作品中各自有温度的人性,也感受到它的多元的、差异化的一面,他们确为“艺术这一家子”做了一个鲜活的标本,为钟门“二代四杰”做了最精彩的诠释。
石湾陶魂·钟汝荣
钟汝荣,1956年生于佛山石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高级技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陶艺家、国画家。
1983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9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曾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韩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举办个人陶艺、书画展。出版有《钟汝荣陶塑集》、《钟汝荣冼艳芬陶艺作品集》等多本陶艺作品集。编著《石湾陶塑》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石湾善陶--佛山【石湾公仔】》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美国陶瓷博物馆、英国珍博物馆、淄博中国陶瓷馆、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委会等及个人收藏。
石湾陶魂·钟汝荣
石湾瓦莽莽兮,甲天下独无匹。古镇巍巍兮,陶都煌煌,钟汝荣生于斯兮,得古风之流韵,兼人文之毓秀,与民俗民风兮同龄,与历史文化兮同庚,正所谓,地杰,人灵。东平河畔,石湾水巷,南风古灶,窑火嗷嗷,小汝荣师陈氏剑云,丹青妙笔,峥嵘墙报,助手胡博,泥塑群像,十岁小娃,形同异人,钟氏陶艺,自始施翼,梅马相知,得遇小冼,芳名艳芬,速塑其神,纵在学堂,师责不悔,后成矫妻,五十相随,感心动耳,回肠荡气。夫鸣妇啾,更唱迭和,谲谲诡诡,若生于天,若出于神。
夫妇齐名,同为“陶艺大师”,分列一三界,儿女同好,青出于蓝,亦中美协会员矣,如此一家,实属罕见,成为佳话,如汾河横。高山之家,流水之好,齐家大雅,同室大道。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妙契希音。
丁酉六月,广州三水,半山高巢,远隔尘世,访汝荣处,犹见庄周,当年遨游。庄大有湖,我戏一名,名曰三秀,汝形三侣,恰似当时,赵师少昂,赠皆响阁。山凉雨有,院静僧无。虚室游梦,独此楼台。
汝荣黑帽,长发短髯,神似钟馗,更复同姓,岂非同人?
钟氏玩陶,风起云止,水定泥相,火融归一,一家艺会,逍遥四人,倏忽三水。观钟之作,最尤山鬼。楚辞九歌,薜荔女萝,或乘赤豹,或从文狸,此乃屈原眼,然见汝荣手,胸中有像,指间有神,东方窈窕,私处生花,巧笑倩目,绛唇映日,兀胸突肚,孕味十足,瘦中丰茂,腴里削骨,发如火状,辅之动漫,祭祀今古,通融中外,艺术意韵,生命意识,精神气质,若出其里,一身多元,一心创新,象在耳目之外,情寄八荒之表,别构一体,独成一家。歌曰:陶之泥兮,钟之爱兮,有女含苞,伴之豹兮,人兽终日。陶之水兮,汝之行兮,有女采秀,花覆满身,人体神相,芳华天予。陶之火兮,荣之意兮,有女涅槃,煌煌荧荧,夺人目精。钟氏山鬼,不断探索,自我突破,动漫入陶,意趣横生,真骨凌美,高风跨俗。
钟氏山鬼,汝荣代表,远古神女,活现于今,山鬼俨然,中国之“维纳斯”也。眉额之痣,丹凤之眼,樱桃之口,不失高古,不逊气派,观察山妹,塑其山鬼,意蕴深刻,思想丰富,主题多义,美轮美奂。
一山独立,鬼再无群,何得陶泥,以凌神州。黄鹄千里,垂涕为君。剑寒不落,弓满逾明。会取南地,更持北城。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山鬼不出,荣名何来?荣必为天下荣,名必为天下名。超以山外,得其鬼才,持之水火,来之无穷。独与山飞,鬼踪冲澹。再现神素,脱然公仔,山鬼在独,落落汝荣。
上云汝荣,活脱钟馗,馗有九头,钟亦九手,仙佛儒道,栩栩如生,单言馗爷,出自钟手,怒目奋髯,红袍乌靴,笔墨豪放,章法古朴,气势恢宏,风格独特。钟氏馗爷,最是圆眼,入目三分,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石湾公仔,历尽沧桑,辉古烁今,历代手笔,多彩瑰丽,唯钟氏馗,大成之集,又独造化。
噫吁嚱,汝荣大志,教泥与火,奇迹诞生,刮塑绝技,绘翅活艺,技艺独创,手法独到,泥胎之中,融入国画,加入书法,粤剧精髓,剪纸特点,捏贴捺蛆,大胆运用,釉色多变,异彩自赐。古灶千年泥与火,石湾妙示兴和盛。阅尽人间沧桑事,个中玄奥谁能解?石湾公仔,钟氏汝荣,承先启后,佳作不绝。又歌曰:荣之陶兮,惟国之器以降。陶艺大师,虚名而已,唯有作品,水火无言,人澹如泥,陶之岁华,其曰可读。荣之公仔兮,载瞻古人,载歌今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日与月不渡兮,风与云其代序。行火如空,行水如虹,陶泥千寻,走春连秋。把玩陶泥,赋釉煅烧,渔樵耕读,抚此岁月,撼此风月,人生乐事也。
石湾陶魂·冼艳芬
冼艳芬,1956年生于佛山石湾,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0年被授予佛山市禅城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广州大学客座教授,石湾少儿陶艺培训基地导师。
1972年初中毕业从事石湾陶塑动物胎毛技艺。1975年毕业于7·21工人美术大学,1978年拜师老艺人苏茨学习山公捏塑技艺。1979年开创了石湾陶瓷微塑山公盆景作品《小鸟天堂》,同时能捏出一个火柴盒可装上二百多个米粒般细小的(5毫米)陶瓷山公人物。并研发出多种矿物质色泥材料代替釉彩在陶瓷微塑盆景中表现的新工艺,开创了陶艺微塑石窟盆景和山公挂墙壁饰艺术形式,被誉为“石湾陶瓷微塑的开拓创新者”。
作品精巧细腻,手法独持,构思新颖,富于装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以小见大,缩龙成寸,奇特夸张为其艺术特色。代表作有《小鸟天堂》、《千手观音》、《万佛朝宗》、《树色显风华》等。
曾应邀到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香港教学资源中心、香港科普文化中心、广州美术学院、第16届亚洲运动会、国际陶艺家艺术团和广东教育培训等作石湾陶塑山公创作示范讲座。
石湾陶魂·钟婉尧
钟婉尧,1984年生于佛山石湾,出生在一个陶瓷之家,从小受到父母钟汝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冼艳芬(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艺术的熏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高技师证。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佛山市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佛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获学士学位,并辅修装潢设计专业。从2004年开始至今在父亲钟汝荣陶艺工作室陶艺创作,创作了许多石湾传统和现代风格的陶艺作品。2009年毕业创作《潮点》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陶艺作品《亚运如意娃》获“第16届亚运会文化工艺美术大展”金奖。2012年陶艺作品《风潮云舞》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2013年粘土作品《梦·新的圆舞曲》入围“第十届新西兰华人美术作品联展”并在新西兰北岸BRUCE MASON 会展中心展出。2014年陶艺作品《风潮云舞》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石湾陶魂·钟宏亮
钟宏亮,1989年生于佛山石湾,自幼追随父母学习陶艺和美术。现为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佛山市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师、佛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创作《嫁衣》,荣获“广州美术学院三彩画廊提名展”银奖。同年,毕业创作《嫁衣》入选由广州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广东省首届青年国画作品展”展览,登上《佛山日报》的“佳作欣赏”栏目。
2014年 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装饰专业,2016年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专业,2017年被选为参加国家举办的第 三届非文职文化传承人培训班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培训。
2015年 陶艺作品《面壁十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深圳 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金奖,2016年彩瓷作品《白露秋纷》在2016年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7年 陶艺作品《苗岭悦歌》荣获“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艺术陶瓷类铜奖,2018年 陶艺作品《苗岭悦歌》入选“第三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2018年速写作品一组(6幅)入选“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