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央美”)的11名学生全是“娘子军”,在设计学院首饰设计系副教授张凡的带领下来到瑞丽,开始她们为期两周的实践课。她们此行的目的,是学习玉雕工艺。
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一大帮做雕刻的爷们在高松峰老师的带领下,热情地接待了这些“下乡”的姑娘们。
在实践中厘清艺术何为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也是央美传统“下乡月”。
“下乡”,全名“下乡下厂下部队”,是央美独特的教学学术传统。从延安鲁艺时期开始,美院的艺术创作就坚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始终和老百姓共命运,到今天,这个传统已经延续六、七十年。
追溯到1938年,毛泽东曾亲临学校前身之一的鲁艺为师生作报告,指出艺术家不仅要在学校里学习,而且要深入到民间去,深入到抗战的斗争生活中去。
建国后,美院教师积极率领学生下厂下乡下部队,进入石景山炼钢厂、门头沟煤矿等,不仅画画,还直接参与社会工作,开展各种文体宣传工作。
后来,“下乡下厂下部队”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固定下来,通过下乡下厂教学,央美学子在实践中厘清艺术何为,也初步懂得艺术家应该怎样对待人民,怎样对待艺术。
建国后,央美教师率领学生下厂下乡下部队
本次瑞丽实践课带队老师张凡介绍:“我们和蓝哲多年前就合作过了!”
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的高松峰老师2014年、2015年在央美师从尚晓风教授研修泥塑心法期间,担任央美首饰系玉雕讲师。从那时起,央美和蓝哲的缘分就已结下。去年,双方酝酿再次合作,于是,有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和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的再次牵手。
张凡教授和高松峰老师带学生们看市场
从工匠到艺术的艰难蜕变
据张凡教授介绍:央美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工基础、制图、设计都会穿插教授,学生通常是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践。
本次实践课的任务是学习玉雕工艺。第一周学习走线、浮雕、磨球等基本技法,以及工具的使用,周末的时候由高松峰老师带学生们去市场看料,学习玉石的辨别能力。接下来的一周,学生们按照老师布置的题材自己设计、制作作品,老师们点评、指导。
“原料、切割、赌石、雕刻,这里有完整的翡翠产业链,我希望她们能在实践中,了解当地生活,体会从工匠到艺术的艰难蜕变过程。”张凡教授表示。
学习是相互的,央美学生们的到来,为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注入了活力。男雕刻师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有气质的姑娘,害羞得脸都红了。当有学生请教时,有雕刻师紧张得话都说不好。不过,谈起张凡教授分享的玉文化讲座,他们却滔滔不绝、热情高涨。
高松峰老师表示:“我们一直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学习优秀的东西。蓝哲工作室的设计师、雕刻师与央美的学生相互交流,对艺术创作、灵感激发很有帮助。他们传播了新的理念,让大家学会换一种方式理解生活和创作。在实践中,我们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帮助她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
除了与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的设计师、雕刻师互动,央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还与瑞丽当地的民间画家交流,张凡教授笑称:“这样有助于了解老百姓的想法是什么,以后的创作能接地气。”
带队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
首饰设计系
副教授
张凡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设计系副教授;
英国珠宝历史学会会员;
意大利手工艺协会中国设计意大利制造项目顾问;
2012年被法国《ELLE》评选为全球十二位新锐华裔设计师;
2015年作品被美国设计与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曾受邀于国内、国际首饰展,并被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同时为著名歌唱家、演员、各界人士设计定制珠宝首饰。
代表作品:“衍异”系列首饰
个展展览
2014年《好金主义张凡作品展》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
2013年《“灵动的符号”白盒子艺术馆双个展》白盒子艺术馆(北京);
2008年《遗失的宝物现身二十三世纪》AFEDAP(法国,巴黎);
2008年《OSLOsmile》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美术馆(挪威,奥斯陆)。
高松峰简介
河南新密人,青年玉雕艺术家,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主人。
1999年就读于河南省郑州市雕塑艺术学院开始学习玉雕;
2001年师从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冠军老师;
2005年师从瑞丽十杰耿英辉大师;
2007年跟随玉雕大师李仁平老师研习雕刻;
2009年创立“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至今;
2015年10月,荣获“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称号;
2014年、2015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系进修,师从尚晓风教授泥塑心法高研班研修雕塑,在学习期间,担任央美首饰系玉雕讲师;
2015年12月,荣获“云南省玉雕名师”称号;
2016年获“德宏州雕刻协会副会长”称号;
2016年12月荣获“郑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5年来到云南瑞丽,2009年创办“蓝哲翡翠艺术工作室”,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代表作品:
2011年设计创作《道法自然》获昆明“彩云杯·大师奖”铜奖;
2013年设计创作《无法磨灭的回忆》获中国瑞丽第七届“神工奖”金奖;
2015年设计创作《追忆·田园》获昆明“彩云杯·大师奖”铜奖;
2017年设计创作《境》获当代玉雕艺术家作品展“银奖”。